廣東婦多器官衰竭一度病危 原因竟與愛食壽司相關?|醫聊健康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廣州市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近日接收了一名,多器官出現功能障礙、且伴有生命危險的重症患者,但患者的發病原因一度成謎。經過詢問患者的飲食習慣,醫生發現患者發病竟與進食過大量壽司相關。

廣州市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近日接收了一名,多器官出現功能障礙、且伴有生命危險的重症患者。(中新網)

據《中新社》報道,居於深圳的阿芳(化名)今年36歲,平日身體健康的她1個月前出現腹痛、腹瀉、發熱等症狀後自行服藥。過了三周後仍不見好轉的她,出現發燒至40度、嗜睡、反應遲鈍的情況,被家人送往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就診。

經過診斷,醫生發現阿芳嚴重感染性休克,生命危在旦夕,而漸漸地阿芳體內多器官出現功能障礙、衰竭,轉入重症監護室治療後還出現了重度低體溫、嚴重酸中毒和凝血機能障礙的「死亡三聯徵」。

通過再次詢問患者的飲食習慣,醫生得知阿芳平日鐘意吃壽司等生冷食物,此次發病前亦有進食過大量壽司。醫生經過進一步檢查,找出了造成阿芳病危的元兇——沙門氏菌。

深圳女子進食大量壽司,導致沙門氏菌感染。(視覺中國)

醫生指,由於患者食用了被沙門氏菌污染的生冷食物,大量的沙門氏菌經消化道入血,造成患者出現嚴重感染性休克,從而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經過20餘日對症下藥的救治,阿芳各器官功能逐步好轉,生命體徵也逐步穩定,最終好轉出院。

據了解,沙門氏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常寄生在人類和動物的消化系統中,肉蛋奶以及相關製品等均可被污染,並且難以通過肉眼或者氣味判斷食物是否被污染。

沙門氏菌可在糞便中存活逾1個月、在水中可存活逾2周,患者、無症狀攜帶者、家養以及野生動物均可成為沙門氏菌屬的傳染源。發病者通常在接觸感染源的1到3天內出現發燒、腹瀉、腹痛等症狀,嚴重者會死亡。預防沙門氏菌感染的方式包括,餐前、便後洗手;處理生食和熟食的砧板要分開;食物要熟透再進食;如出現嘔吐、腹瀉或發熱等症狀,應盡快就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