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無人艇多次在南海作業 80後教授彭艷當選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

撰文:布藍
出版:更新:

中國80後女教授彭艷當選2021年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引發關注。彭艷從事無人艇研究十餘年,打造的無人艇在東海、黃海、南海、南極執行大量任務。

據《中國科學報》12月6日報道,中國四名教授當選2021年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他們是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張遂安、復旦大學教授鄭正、上海大學教授彭艷和廣州大學教授張季超。

彭艷於1982年6月出生,是中國教育部海洋智慧無人系統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上海大學無人艇工程研究院院長,上海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執行院長,研究方向為海洋智慧無人艇裝備、振動能量收集技術與部元件、裝備自供能部元件等,獲國家青年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等。

彭艷的研究成果近五年獲得國家和上海市的多項科技進步、技術發明一等獎、二等獎等10餘個獎項;並發表國內外頂級期刊等論文3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0餘項。

報道稱,彭艷一直致力於海洋智慧無人艇裝備、海洋感測器的研究工作,帶領團隊研製了「精海」9個系列無人艇,「精海」系列無人艇作為中國第一艘在南海、第一艘在南極、第一艘在東海作業的無人艇,進行20多次南海島礁探測,為填礁造島提供資料支援、在南極羅斯海為雪龍號首次找到錨地、完成桑吉號海上重大溢油探測與處置、獲得了中國第一個無人艇的國家技術發明獎、被國家基金委選為建委以來10大科技成果。

「精海」系列無人艇還得到了國際認可。隸屬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和安全評議委員會在2016年報告指出:中國在無人艇領域取得了進步,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精海」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