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考古博物館開館僅半個月 展品被破壞噴砂遺跡慘成「告白牆」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陝西考古博物館是全國首個考古類專題博物館,為了讓公眾更好地了解考古科學,館內設有多個互動區域。不過,開館不足20天的博物館,有多個展品都被人為破壞,其中一幅千年地裂噴砂遺跡,竟成為遊客的「告白牆」。

微信公眾號《貞觀》發文稱,陝西考古博物館有多處展陳裝置被遊客破壞。文章介紹,博物館一樓的展廳內陳列一些切成立方體的土塊,包括夯土、原始生土等,惟土塊上存在明顯的缺角、開裂以及人為划痕。

館內掛有「禁止閃光燈」、「請勿觸摸」、「禁止大聲喧嘩」等提示標語,但顯然並無用處。在西漢時期的彩繪漆箱復原品上,就有明顯經過觸摸之後留下的指紋印。此外,還有多處展覽設施被破壞,或直接消失不見。

陝西考古博物館集考古發掘、科學研究、文物保護、教育展示為一體,館內設有多個互動專區,讓公眾了解考古調查、勘探、發掘與現場保護、實驗修復等考古學科發展,包括辨認植物種子的形態、中西方星座形態對比、周代社會結構關係以及長安城周邊出土的墓誌,還可通過觸摸體驗瓷片的觸感。

不過,多個互動區展品都受到人為破壞。以觸摸體驗瓷片為例,館方原先將不同時期的瓷片按朝代排列固定好,然後在隔離罩上留下孔洞,方便公眾觸摸瓷片。惟多塊瓷片明顯移位,館方只能臨時手寫一個「輕輕觸摸」的提示牌。

據介紹,西安張旺渠宋金遺址發掘時有兩個重要收穫,一是初步認識到遺址區內灃河古河道(河床)及其枝津的變遷情形;二是發現該區有地震砂土液化跡象——即在地震作用下,飽含水分的砂土受到強烈振動而失去承載能力,處於流動狀態,從而出現噴沙冒水、地表開裂等現象。

文獻記載,宋金以後西安近鄰區域發生過多次較大地震,因此該區的地震砂土液化跡象,可能與宋金以後關中地區發生的震級較高的某一次或某幾次地震有關,而噴砂遺跡能更加直觀地記錄華縣大地震在內的多次地震帶來的破壞力。

為了展示考古成果,考古隊將其整體提取打包回來,矗立展示在博物館中,原本可讓大眾更直觀、更近距離觀察地質變化痕跡,惟噴砂遺跡被人為塗鴉,變成「愛心告白牆」。

《天目新聞》報道,陝西考古博物館工作人員證實館內的確有多處展示物被破壞,主要是原始生土塊、夯土以及地震裂隙遺蹟等,由於其化學性質的原因暫時沒有罩玻璃罩,防止變質。其他文物真跡都在展示櫃中,基本沒有受到影響,未來會為土塊加上玻璃罩。

工作人員表示,博物館有安保人員巡查、勸阻,但因為遊客較多,館內除了露在外面的土塊外,還有很多互動設施也遭到嚴重破壞。博物館講解員指出,由於噴砂遺跡的土質不穩定,原定是等待土質穩定後再放入展櫃,不料被遊客破壞,「這種破壞也是不可逆的」。

陝西考古博物館是全國首個考古類專題博物館,室內展區面積5800平方米,室外展區區域 100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4218組5215件。該館自2012年起開始籌建,今年4月28日起試開放,每天限定參觀人數為1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