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知名雪糕31℃放1小時仍保持原狀 融化速度取決於食品原材料?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內地知名雪糕品牌「鐘薛高」旗下一款海鹽口味的雪條,在31℃的室溫下放置近1小時後,仍然沒有完全融化。
事件引起網民熱議,認為是雪糕添加了防腐劑、凝固劑等成分,「不會化的雪糕還能吃嗎?」。鐘薛高客服則回應稱,雪糕融化會呈黏稠狀,為提高雪糕的黏稠度,產品有添加少量卡拉膠等。

6月25日,有網民將一支海鹽口味的「鐘薛高」雪條放在室溫31℃下。半小時後,雪條表面的冰層化開,呈現奶油狀。50分鐘後,雪條處於比較黏稠的乳狀物,而非水狀物,整體形態完好。

《極目新聞》報道,消費者張女士曾購買一支「鐘薛高」雪條,吃到一半便放在桌上,沒多久就融化、變軟,但雪條的整體形狀沒有破壞,黏稠狀猶如乳酪,「化了也是糊狀的,沒有變成水」。

雪條在室溫31℃下放置半小時後,表層冰面出現融化跡象(左);放置近1小時後,雪條仍然沒有完全融化(右)。(極目新聞)

食品公司負責人梁先生介紹,市面上所謂的在常溫下放置幾小時仍不融化的雪糕,其實是消費者存在誤解。事實上,雪糕在31℃的室溫下放置1小時後,已經處於融化狀態,但因為雪糕有添加食品增稠劑等成分,因此融化後仍能保持較好的黏稠狀,「不存在不融化的雪糕」。

事實上,雪糕原材料是影響融化速度的主要因素。《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牛奶、稀奶油、全脂乳粉等原料含量高的雪糕,比以水為主要原料的雪糕融化速度要慢,而雪糕的質量高低取決於其總固形物含量,如蛋白質、脂肪等含量。

此外,雪糕中常使用的卡拉膠,根據 GB 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要求,在冰淇淋、雪糕類冷凍飲品中,作為增稠劑可「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若雪糕的固形物含量不高,口感較為單薄,廠家會考慮增加增稠劑的用量,模擬更飽滿的口感。

國家標準《GB/T 31119-2014 冷凍飲品 雪糕》中對固形物的要求為大於等於 20%,而雪糕的固形物可理解為除去水分後的乾物質,是雪糕中營養成分的來源。一般而言,總固形物及蛋白質含量愈高,則雪糕質量愈高,固形物含量高、水的佔比相對少,其融化速度就會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