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籍成謎|遼寧學生讀書3年無緣高考 中學違規招生校長被列老懶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遼寧瀋陽市高三女孩李某慧,3年前入讀瀋陽市東興高級中學,卻在今年高考前夕報名時從學校處取得一串假考號,並被告知自己沒有學籍,無法以該校學生身份報考,她最終無法參加高考。
校方曾稱,當年李某慧的中考分數未達到錄取線,但該校違規操作錄取。
《紅星新聞》報道,該校學生、學生家長和已離職教師透露,除了違規招生,東興高級中學還存在教師欠薪等問題。

據李某慧自述,今年報名高考時,從該校負責招聘工作的聯繫人崔老師手上獲取一串「假考號」。家屬表示,發現考號異常後,他們便向學校的法人代表、校長張媛靜和學校領導許志強索要考號。雙方協商後,許、張二人先後在保證書上簽名,向李某慧及其家人承諾提供考生號。

瀋陽市東興高級中學(下稱東興中學)是一所區屬的民辦中學,歸屬於瀋陽市和平區教育局。家屬表示,當年填報中考志願時,李某慧和家人一共填報了七所學校,包括東興中學;不久後,李某慧就收到東興中學的錄取通知書。

家屬表示,入讀東興中學時,李某慧並不知道其中考成績416分沒有達到該校的最低分數線430分。在東興中學讀書的3年間,李某慧上課、補習,跟隨學校安排進行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和高考信息採集,最後發現學校提供給她的考生號無法報名單招考試。

《上游新聞》此前報道,校長張媛靜表示,當年李某慧的分數不夠,錄取她是違規操作。按照官方流程,她沒有畢業證,更稱學校因為違規錄取一事,已受到和平區教委的處罰,該校2022年的招生計劃已經全部取消。

《紅星新聞》報道,許志強表示,李某慧此事已經基本解決,其他事情他也不清楚,張媛靜更了解情況,但對方正在養病。

天眼查顯示,東興中學於2005年8月19日成立,註冊資本為20萬(人民幣,下同)。相關法律文書顯示,該校曾7次作為勞動爭議的被告應訴,以及民間借貸糾紛、借款合同糾紛等。其中,自2019年起,張媛靜曾4次被限制高消費,東興大學則兩度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失信總金額262.50萬元。

校長張媛靜和學校領導許志強曾在保證書上簽名,向李某慧及其家人承諾提供考生號。(上游新聞)

老師遭長期欠薪

東興中學前體育老師向超(化名)介紹,自己於2016年9月入職,2017年7月因長期欠薪離職,與校方協商無果,2018年才通過勞動仲裁取回2016年的薪金,「不是普遍欠薪,而是全部欠薪,不打官司要不回來」。

該校畢業學生家長楊琳(化名)透露,在師資不足時,崔老師會一人同時教授五六門課程並設置連續的自習課,「就像一個大型幼兒園」。

該校高一學生李佳(化名)表示,在違規錄取李某慧事情被披露後,瀋陽市和平區教育局要求學校暫停教學,教師不得違規上崗。在教育局到校審查時,老師引導同學「秘密」轉移到體育館,學生要在體育館內等待教育局工作人員離開。有學生家長稱,「老師告訴孩子,如果教育局來人問什麼,就說不知道」。

今年1月初,李某慧曾參加遼寧省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上游新聞)

校長張媛靜八度成為失信被執行人

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張媛靜涉多宗民事案件,並在幾年前曾為瀋陽市招生考試委員會辦公室中招處工作人員周某某受賄案一案以證人身份出庭。

判決書顯示,周某某利用其負責瀋陽市中等學校招生考試報名、填報誌願、考試、錄取和學生落檔等工作的職務之便,向學校介紹生源並幫助外地學生落學籍,多次收受錢財,其中於2012年和2013年先後收受張媛靜給予共2萬元的好處費。經查,張媛靜與周某某為朋友關係,雙方有借貸關係,2萬元相互沖抵,張媛靜否認給過周某某2萬元好處費。檢察機關因未能補充相關證據,故該項指控證據不足。周某某因受賄罪被判囚一年,緩刑一年。

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自2019年起,張媛靜個人八度成為失信被執行人。其中包括: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付佔用原告瀋陽市戴氏食品有限公司場地的違約金,以2495000元為本金,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標準,自2018年6月30日起計算至被告瀋陽市東興高級中學實際清償之日止。

瀋陽市戴氏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戴宗偉透露,他自2012年起租給張媛靜東興中學所用辦學場地,近十年間張媛靜拖欠巨額租金至今未付,他不久前才收回原來租給張媛靜的場地。目前,東興中學已轉至其他場所繼續辦學,但新校址大門並無東興中學標識。

新校址大門並無東興中學標識。(紅星新聞)

學校承諾7月底前處理學生學籍

學生家長稱,李某慧的情況曝光後,東興中學召開了第一次家長會。當時學生和家長們都開始擔心自己沒有學籍,在家長的追問下,學校並未能回答學籍現狀,但張媛靜承諾,將於7月30號前處理好學生學籍,讓學生和家長們能夠查實,並於9月1日前提升教學質量;如果不能做到,校方將負責學生的轉學並退還學費。

有學生家長提供的6月29日學校家長群的截圖顯示,張媛靜在6月29日當天進群,並表示自己住院了,會盡快回到學校把工作做好,但對於家長提出的學籍等問題未正面回應。對於學校此前的承諾,部分學生及家長依然心存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