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神父親」為救罕見病兒自製藥物 基因治療成最後希望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雲南3歲大男童徐灝洋,2020年確診患上遺傳性銅缺乏疾病Menkes綜合症(Menkes Syndrome),為了緩解症狀,他每晚都要注射「組氨酸銅」。
新冠疫情斷了境外就醫拿藥的渠道,為了讓兒子有藥可用,只有高中學歷的父親徐偉決定自製藥物,延緩兒子的病情發展,他亦因此被稱為「藥神父親」。
然而,Menkes根本無法用藥物治癒,基因治療被當作最後的希望。今年6月,在灝洋的3歲生日後,雲舟生物、藍圖生物和九二〇醫院共同為他完成了基因治療。

基因治療是指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缺陷和異常基因引起的疾病,達到治療目的。多項臨床前研究表明,基因治療或是Menkes患者最有希望的治療策略。

去年10月,雲舟生物與開發基因藥物的藍圖生物合作,趕在顥洋今年的3歲生日後不久,為他進行首次的Menkes綜合症基因治療。通過九二〇醫院的協助,昆明霍普禾森醫院的IIT(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正式開展。

值得一提的是,IIT是一個研究性的臨床項目,具有一定的未知風險。但徐偉仍然堅持嘗試,不僅為了兒子顥洋,他也希望能通過本次IIT研究,為其他Menkes患者提供寶貴的科研數據。

8月23日,徐偉在微博發文宣布,「孩子終於完成基因治療,並得到了改善」。他計劃將實驗設備免費共享給罕見病患者,希望其他無藥可用的罕見病患者可以通過同樣的方式自救。

徐偉接受《時代周報》訪問時稱,他並不建議大家複製其經歷,因為並非所有病症都像Menkes般,可以使用化合物緩解。他解釋,共享實驗設備是希望患者組織能自發推動前期研究,獲得有效數據後再尋求臨床研究。

徐偉表示,顥洋現時平趴在床上,可以輕鬆地轉頭了,但他仍然不敢鬆懈,「因為是全球第一例接受基因治療的Menkes,還不確定藥效發揮時長,現在看已經在慢慢改善。接下來,就是等待」。

徐偉在微博發文宣布,「孩子終於完成基因治療,並得到了改善」。(微博@不負我時光)

智慧芽全球新藥情報庫負責人、生物醫藥產品總監裴立東介紹,製藥是一項需要高度知識與條件的科學過程,若徐偉的經驗被複製,由醫藥知識不足的人從事藥品研究工作,就會造成嚴重後果,也可能出現大量不可控的不良反應,「他的經歷不可複製,也不能被複製」。有業內人士稱,徐偉的經歷影響著其他罕見病患者和家屬,後者或會自行聯繫藥企研發基因藥。

《2022中國罕見病行業趨勢觀察報告》顯示,全球已知罕見病超7000種,僅有5%的罕見病存在有效治療方法。2018年5月,中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收集121種罕見病,其中86種在全球有治療藥物,77種在國內有治療藥物。目前,中國罕見病藥物以仿製藥和海外引進為主,創新藥物研發積極性不足。

推薦閱讀:雲南2歲童患遺傳病Menkes綜合症 高中學歷父自學製藥救子續命

病痛挑戰基金會秘書長馬滔提到,中國罕見病的基礎研究起步較晚,從研究到轉化難度大;法律層面上,缺少對罕見病藥物研發的保護和激勵措施;罕見病市場和支付環境也尚不明朗。他分析,推動罕見病藥物研發的核心是從政策層面出發,讓更多資源傾斜到罕見病的基礎研究和研究後轉化,包括專利獨享、定價、支付、提高診療水平等方面。

裴立東稱,藥企創新動力不高,主要是由於投資回報不成正比。他認為,相關部門要在藥物審批方面出台激勵政策,另一方面要完善對罕見病的保險賠付機制,包括在醫保承擔外,使用國家補助商業保險等渠道彌補孤兒藥報銷問題,「只有提供充足優惠的支付政策,才能從根本上扭轉罕見病研發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