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小學校名用繁體字 市民憂難辨為難孩子 「繁簡之爭」引熱議

撰文:梁子傑
出版:更新:

武漢多家小學校名大多以簡體字為主,武漢市民金先生近日路過武漢市東西湖區武昌實驗小學中,發現學校牌匾中的繁體字「實驗」難以辨認,擔心小學生不認識這名字,校名「繁簡之爭」引熱議。

內地媒體「湖北廣播電視總台電視經視頻道」報道,小學的全稱是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臨空港分校,校名分為上下兩行固定在學校大門外牆上,上面一行字當中簡體字本來應該是「实验」 兩個字用的是繁體「實驗」,校名中其它字都是用簡體。

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臨空港分校工作人員表示,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這麼多年來,各個分校都是用的這塊校名,這個字體是書法字體毛體(毛澤東書法)也是繁體字,因為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重視書法教育。

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和武昌實驗寄宿小學,發現校名中都是用的繁體「實驗」。

小學校名「繁簡之爭」引武漢市民熱議:

「前面幾個字看得清楚,但那兩個繁體字確實不認識。 」

「作為成年人,家長應該會認識,小學生可能會有點難度。 」

「還是用簡體字好一些,至少大家看得懂。」

「我覺得用正楷字比較好,更符合我們的認知和習慣。」

「我還是比較認可繁體字,有點傳承度。比如說像毛主席的題詞,這就是他的一貫風格,這樣寫出來我認為是可以的。」

政協曾提教育重拾繁體字

學校教育重拾繁體字一直在內地討論,在2015年3月4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小組會上說,全國政協委員、導演馮小剛,文化傳承需要繁體字,希望學校教育能教孩子們一些有生活含義、反映祖先智慧的字。

全國政協委員、演員張國立說,要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文字的美,給他們多講講繁體字的故事,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過去丟了,太多傳統文化的東西,希望現在找補回來一點。

全國政協委員、作家馮驥才亦說,從篆書到隸書到楷書,傳播越快對字的要求就越簡單,簡化字為了傳播速度丟掉了文化意義。我們也不是要完全恢復繁體字,可以選出100個字,讓孩子們起碼認得,知道這些字是怎麼簡化的和有什麼傳統內涵。

2019年3月5日在中國北京舉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期間,一名中國武警在天安門廣場站崗。

教育部:教學應用規範漢字

針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曾經在2019年12月表示,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

教育部認為,據國家11個部委(局)組織的「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對全國閱讀繁體字書報困難程度調查的數據顯示,閱讀繁體字書報「基本沒有困難」和「有些困難但憑猜測能讀懂大概意思」的比例佔58.69%;「困難很多」的比例佔41.31%,多集中在西部省份。這表明,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

教育部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

書法教育方面,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書法教學中文字的使用要求:「硬筆教學應使用規范漢字,毛筆臨帖要以經典碑帖為範本」。

2020年1月22日,武漢漢口火車站,人們戴著口罩等車。(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