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香拜佛尋求清淨? 內地年輕人掀寺廟遊熱 90後00後佔比近50%

撰文:范玉瑩
出版:更新:

《新週刊》報道,近日,內地年輕人掀起寺廟遊熱。寺廟遊正從單一的小眾文藝打卡地,逐漸演變為集咖啡、佛牌手串帆布袋集章等周邊、甚至法律咨詢、清修禪修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元化旅遊體驗。北京、南京、杭州、西安等多地寺廟被「擠爆」,越來越多年輕人湧進寺廟「燒香拜佛、尋求清淨」,亦成為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

報道稱,據相關平台數據顯示,2023年2月以來,預訂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後、00後佔比近50%。同時,今年以來,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310%。

社交媒體中,相關話題的發帖量和閱讀數據直線上升。無論是早起上香祈願,遊覽沿途風景,還是打卡文創周邊,甚至只為吃一碗帶有「香火氣」的素面,都成了年輕人前往寺廟的理由。文章稱,「當最佛系的地方不再佛系,菩薩也得跟著加班加點處理願望」。

紅墻黛瓦,綠樹蓊鬱,煙霧氤氳,建築古樸沉靜,是傳統寺廟給予大眾的普遍感受。2023年初,內地疫情放寬後,就有北京市民湧向雍和宮搶上頭香的盛況。

推薦閱讀:上海、西安多地萬人齊聚地標迎新年 北京市民湧雍和宮搶上頭香

北京,雍和宮,古色古香。(圖 / VCG)

近日,憑藉熱門話題#雞鳴寺到底有多神奇#而意外「翻紅」的南京雞鳴寺,除了基本的寺廟宮殿,還提供了法律諮詢室、心理諮詢室、圖書館、國學班等場所。這種多功能、複合型公共場所的布局轉變,使進入寺院的年輕人既可以祈福許願,亦可以法律咨詢,「法律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症,就交給菩薩處理」。

南京,雞鳴寺,櫻花盛開。(圖 / VCG)

南京的大報恩寺則憑藉Cyberpunk感十足的「電子禮佛」出圈,其利用燈光投影、建築雕塑等原理建成的佛像為傳統增添了科技感,更像一個美學空間,在顛覆傳統寺廟認知的同時,也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前往打卡「人佛對望」的景象。

南京,大報恩寺,賽博禮佛。(圖 / 網絡)

寺廟遊火熱的同時,亦帶火了一批和「佛係」有關的網絡流行語,如「在上班和上進之間,選擇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間,選擇了求佛」、「今天你瘋狂星期寺了嗎」,更有寺廟出現過「財神殿外千里排隊,姻緣廟前無人問津」的奇觀景象。

正在上香的人。(圖 / VCG)

拋開有趣、新奇,回歸宗教傳統的本質,寺廟遊的火熱,因其在現代社會中為年輕人提供了「暂停键」。近年來,內地各類清修禪修體驗班、體驗課流行,網絡中不時可見「大廠上班抑鬱後,我去寺廟禪修了3天」等類似標題,「去寺廟小住」成為新流行。

杭州,永福寺,環境清幽。(圖 / VCG)

而寺廟清幽寧靜的氛圍、規律簡單的作息和「與世隔絕」的環境,不僅成為年輕人試圖逃離現代文明、呼喚內心平靜的嘗試,更代表了某種傳統「幽靈」在後現代社會的復魅(re-enchantment)體現,成為某種得以被建構的「烏托邦」場域。

部分網民意見摘錄:

「因為求人不如求神啦。」
「封建迷信我嗤之以鼻,財神殿前我長跪不起。」
「難道不是因為社交網絡打卡的需求嗎?」
「去一次寺廟排長隊請個手串就能調試心理了?可能供的神拜的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拜一下的儀式感,仿佛完成了儀式,就得到了應有的慰藉。」
「我去寺廟很多時候都是拍建築。」
「我是不信的,我去這些地方就是看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求佛。」
「去雞鳴寺的時候,年輕人爆滿,當然排隊最多的是求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