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易煩躁情緒不穩或患「悲秋綜合症」 原來抑鬱都有季節性?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踏入秋天,天氣開始轉涼,但有網民表示,近日會莫名感到容易煩躁、情緒不穩等。有醫生介紹,秋季是抑鬱症等情緒病高發時段,大家要警惕患上「悲秋綜合症」。

浙中醫大二院(浙江省新華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韓耀靜介紹,每年秋季,醫院的心理門診都會迎來就診高峰。秋季是抑鬱症等情緒疾病的高發季節。據相關研究顯示,約15%的普通人會在秋天有抑鬱情緒體驗,約38%的抑鬱症患者每逢秋冬季都會加重症狀。

韓耀靜表示,秋天有一部分人常常會感到沮喪、情緒低落、易疲勞、注意力分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悲秋綜合征』」。

浙中醫大二院。(浙中醫大二院官網)

她解釋,抑鬱症或抑鬱情緒早期會出現失眠或嗜睡等問題。如果出現情緒低落,莫名悲傷;精力缺乏,容易疲勞;食欲下降,失眠多夢;焦慮,自我評價低,反應遲鈍等現象,且不能自我緩解,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韓耀靜提到,悲秋現象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解釋,「西風生於秋,病在肺」、「在志為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秋應於肺,憂慮、悲傷是秋季的情緒特點。從臨床經驗和相關研究來看,抑鬱症患者的發病率在秋季最高」。

「悲秋綜合症」的誘發因素主要是因為秋天來臨,天氣由熱轉涼,身體也會由興奮、積極向上的狀態轉入消沈、向內的狀態。同時,入秋後日照減弱,大腦松果體分泌褪黑素相對增加,會抑制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大腦細胞的功能活動就會降低,抑制過程增強,出現抑鬱情緒,使人容易疲勞。

不少學生也會因學業壓力大患上抑鬱。(視覺中國)

她介紹,「悲秋」的人群多對寒冷比較敏感、體質較弱、體育活動較少,且多為常年在室內工作者,更年期女性、孕產婦、剛經歷負面生活事件的人群需特別關注。同時,長者更易產生垂暮之感,誘發消極情緒,嚴重者終日鬱鬱寡歡。

韓耀靜表示,多項措施都可預防「悲秋綜合症」,例如調節情緒,保持積極樂觀;不要過度勞累;調節飲食,注重養心和養肝,多吃應季的食物;多曬太陽、做適量的運動。若一旦發現無法調節情緒,就應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