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疫情後兒童心理問題增加 因不能上學缺少同伴交流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周六(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表示,疫情期間所帶來的精神心理問題不容忽視。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之後,青少年、兒童的心理問題明顯增加。

陸林稱,兒童、青少年心理疾病越來越多。(新華社)

陸林說,過去十幾年來,精神疾病發病率一直在增加,到今年,全球精神疾病已經超過10億人,「我國精神心理疾病最近幾年也在增加。」

陸林介紹,2013年,中國精神疾病的發病率達到16.6%,其中心境障礙(抑鬱症)患病率達到7.4%,焦慮障礙達到7.6%,重型精神病1.3%左右。同時,孤獨症的發病率也是在增加,達到0.7%。

陸林稱,兒童、青少年心理疾病越來越多,特別是疫情以後,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明顯增加。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間,兒童青少年不能去幼兒園、不能上學,只能在家線上上課,缺少同伴交流,沒有體育活動,沒有戶外活動。甚至有些青少年因為疫情期間在家時間長了,線上上課時間長,回到學校不適應,出現很多問題。

陸林稱,疫情以後,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明顯增加。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間,兒童青少年不能去幼兒園、不能上學。(新華社)

陸林又指,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間,全國有精神心理痛苦的人一直維持在45%左右,其中抑鬱的症狀還在增加,「有很多地方疫情反覆發作,很多人被隔離,還有些高風險暴露人員,這些人可能長期遭受新冠肺炎帶來的影響。」

陸林提及,很多人會殘留一些新冠肺炎後遺症,最常見的是各種心理健康問題,例如疲勞、抑鬱症、創傷後應激障礙、認知損害、記憶損害,疫情以後,產生的精神心理問題也是不一樣的。

不過,陸林就表示,70%-80%左右的精神疾病是可以治療的,並且治療效果很好。「甚至好的時候,依然可以很好地維護他的社會功能,做律師、教授、領導都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