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再提輻射冷卻效應 一文拆解如何結霜 晴天反而溫差更大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寒冷天氣警告現正生效。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淑明今早(10日)在港台節目表示,受到冬季季候風影響,本港多區今早跌至12度或以下,相比昨日最低氣溫下跌3度。她又指,未來數日日夜溫差較大,或出現輻射冷卻效應,同時由於天氣寒冷,新界內陸地區及高地有機會出現結霜現象。
不過,未來數日本港天色晴朗,又沒有下雨,為何日夜溫差較大,更會出現輻射冷卻效應?至於結霜又需要符合什麼條件?李淑明逐一拆解各項疑問。
▼1月9日 強烈冬季季候風正逐漸影響華南▼
+3
受冬季季候風影響 本港多區今早跌至12度或以下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淑明提醒市民注意保暖,她表示受到冬季季候風影響,本港多區今早跌至12度或以下,相比昨日最低氣溫下跌3度,例如市區方面,天文台及黃大仙分別錄得12.7度及12.1度;新界大埔及打鼓嶺分別跌至11度及10.7度。
新界內陸地區及高地嚴寒 下周中期氣溫才逐步回升
李淑明預計,未來一兩日本港持續寒冷,吹強勁北至東北風,日夜溫差較大,市區最低氣溫可達11度,新界內陸地區及高地嚴寒,直至下周一早上本港仍然相當清涼,估計只有13度,其後下周中期氣溫才逐步回升。
若本港受雲層覆蓋「好似冚被咁」 反而難現輻射冷卻效應
被問到為何日夜溫差較大,李淑明解釋,由於未來數日陽光充裕,天氣晴朗,加上冬季季候風持續,本港夜間氣溫跌幅明顯,出現輻射冷卻效應,即地面在晚間透過紅外線方式放出熱能,以致氣溫加速下降;反之若本港上空被雲層覆蓋,「好似冚被咁」,反而會阻礙散熱。
最近一次結霜發生在去年1月24日 當時大帽山錄零下0.3度
李淑明並指,由於天氣寒冷,新界內陸地區及高地有機會出現結霜現象。她解釋,水份容易在氣溫低的環境凝結,若剛巧遇到光滑的表面,例如菜葉及汽車擋風玻璃等,便會出現結霜。她引述天文台資料指,本港最近一次結霜發生在去年1月24日,當日大帽山錄得零下0.3度,並出現結霜現象。
強烈冬季季候風殺到 天文台:市區氣溫低至11度 新界或凍到結霜天文台發出霜凍警告 高地或新界北部周六早上可能出現地面霜寒冷天氣警告生效 天文台預測市區將跌破12度 一區周日早上5度香港天文台提醒小心「霜」風 新界內陸或結霜 輻射冷卻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