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月球引力如何引發潮漲潮退?水位高低原來有數表睇

撰文:藍善婷 尹淑君
出版:更新:

天氣變化,除了影響抬頭可見的天空,還會影響大氣、海洋,其中海上最可見的變化,就是每日均會出現的潮汐漲退,大家可能知道是跟月球和太陽引力有關,但究竟當中是什麼原理?又為什麼每天會有兩次漲潮和兩次退潮?
香港天文台近日開售《2019年香港潮汐表》,當中列出香港12個地點的每日最高和最低潮位,原來潮汐資料對工程人員、船務公司、碼頭及貨櫃碼頭經營者,以至遊艇駕駛員、釣魚及水上活動愛好者都非常有用。而香港天文台跟海事處和機場管理局原來更有監察網絡,利用不同儀器觀測潮汐漲退數據。

在上午8時,天文台錄得溫度為17.5度,相對濕度為百分之85;而在京士柏錄得的紫外線指數為0,強度屬於低,但預測今日的最高紫外線指數大約是3,強度屬於中等。一道東北季候風正影響華南沿岸,同時一道雲帶正覆蓋該區,預測香港今日將短暫時間有陽光。(按此閱讀:【天氣預報】東北季候風續發功 日間最高21度

引力因素月球較太陽大

談到天氣資訊,大家可能只會想到跟抬頭可見的天空有關,但其實我們生活中不同範疇,都可能跟天氣因素息息相關,其中之一是海洋水位高低問題,即潮汐漲退。2017年颱風天鴿吹襲香港,當時剛遇上天文大潮,便令風暴潮威力倍增,而去年超強颱風山竹來襲時,就反過來幸好避過天文大潮,不然風暴潮破壞力將更為驚人……對於潮汐漲退的原因,大家可能概括知道是跟月球和太陽引力有關,但背後究竟是什麼原理?

天文台高級學術主任劉迪森解釋,雖然潮汐漲退與月球和太陽引力有關,但因距離關係,地球上的潮汐主要受月球的影響較大,月球引力會將地球的水拉平,於是形成兩處水位漲高的情況,就出現潮漲;而面向月球的一面漲幅會較大,遠離月球的一面漲幅會較小,與此同時,在地球兩側的地方,就會出現退潮。

新月時太陽、月球和地球成一直線,海水升得特別高,形成「大潮」。(氣象冷知識截圖)

「三星連珠」成「大潮」

不過,潮汐漲退不單在每日出現,在不同日子亦有明顯變化!其中每逢農曆初一和十五左右,即新月和滿月時,漲潮便特別明顯,原來是因為太陽、月球和地球成為一直線,海水就會升得特別高,正是大家常說的「大潮」,「太陽、月球和地球成一多直角,即上弦月和下弦月時,月球和太陽對地球加起來的引力會比較小,海水的升降相對較小,這個情況是『小潮』。」

而根據天文台資料,有時在小潮期間,每日只有一個漲潮和退潮,但一般來說,每日的兩個漲潮的潮高都不相等,較高的漲潮,通常在冬季時會在夜間出現,而在夏季時則會在日間出現。

港水域潮汐東南西北不同

現時天文台網站資料,原來亦有提到在香港水域的潮差和漲退潮出現時間,且有一個自東南至西北逐漸變化的現象。在一個潮汐周期內,通常漲潮和退潮會首先在橫瀾島出現,而尖鼻咀則比較遲。平均的延遲時間,漲潮大約是1小時30分,而退潮則是2小時30分左右;潮差方面,就以尖鼻咀最大,橫瀾島最小。尖鼻咀的平均潮差為1.4米,而橫瀾島及維多利亞港則約為1米。

事實上,每一天的漲潮和退潮時間,以及潮水漲退高度,對一些輪船公司近岸工程和喜歡釣魚的朋友都非常重要,而天文台就聯同海事處及機場管理局,一同合作建立了一個潮汐湖監察網絡,在香港海域內設立了共12個潮汐測量站,實時監察香港不同地區的潮水變化。

海事處利用聲波式驗潮儀測量水位高度。(氣象冷知識截圖)

其中在鰂魚涌的潮汐站,便安裝了一個浮標式的驗潮儀,顧名思義是利用儀器裡浮在水面的浮標升降來量度水位高低。至於海事處,就使用聲波式驗潮儀來測量水位高度,聲波式驗潮儀是利用一個儀器向水面發出聲波訊號和測量它的反射訊號行走所需的時間,從而推斷水位高度,反射訊號所需的行走時間越長水位越低。而全部12個站的實時潮汐資料,就會通過天文台網站和流動應用程式「我的天文台」向公眾發放。

市民可在天文台網站查看12個潮汐站的實時潮汐資料。(香港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