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格風球|掛8號風球要達測風站「8中4」標準? 天文台長曾解畫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熱帶氣旋「尼格」逼近,不少市民關心天文台會否發出8號風球。自2007年起,天文台發出8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時,會參考由八個測風站所錄得的風力資料,如八個測風站中有四個錄得持續風速達每小時63至117公里,則會發出8號風球。
但翻查過去五年資料,對上一次達到「8中4」標準的八號風球,已為2018年的超強颱風「山竹」,當時有六個測風站亦錄得烈風。而過去五年則有兩個熱帶氣旋,雖然令天文台發出8號風球,不過八個測風站沒有一個錄到烈風,分別為2017年熱帶風暴洛克及2020年熱帶風暴浪卡。
天文台台長鄭楚明2017年時曾就洛克「掛波」解畫,指當時不少預報顯示本港會受烈風吹襲,雖然最後整體風力不高,但基於公眾安全考慮,天文台決定發出8號風球。他當時又稱:「假若與洛克相同的情況真的再次出現,基於公眾安全,相信天文台也會同樣發出8號信號的。」

▼10月31日 市民享受3號風球下夕陽▼

+5

2006年後改參考八個測風站資料

天文台自1970年代開始,均以維港的風力作為發出3號和8號信號的參考指標,不過2006年颱風「派比安」吹襲後,天文台被批評多區受烈風影響,惟僅發出3號風球。其後天文台「掛波」的參考指標,改為參考八個測風站,包括長洲、機場、流浮山、啟德、西貢、青衣島蜆殼油庫、沙田及打鼓嶺。

天文台解釋,揀選這些測風站,是基於上述地點處於較為空曠的位置及地理上的分布,當中包括自然山脈分隔的考慮。而當八個測風站中有四個錄得或預料錄得的持續風速,達到3號或8號風球的風速範圍,且風勢可能持續時,天文台則會發出相關信號。

自2007年起,天文台發出8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時,會參考由八個測風站所錄得的風力資料。(天文台網頁圖片)

▼10月30日 熱帶氣旋尼格逐步逼近香港▼

+2

然而參考過去五年令天文台須發出8號風球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只得2017年的超強颱風天鴿和強烈熱帶風暴帕卡,以及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達到「八中四」標準。而2017年的洛克及2020年的浪卡,雖然天文台曾發出8號風球,不過吹襲期間八個測風站沒有一個錄到烈風,而浪卡亦是1961年以來距離香港最遠而發出8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的熱帶氣旋。

為何未達「八中四」天文台仍會發出8號風球?2017年時擔任助理台長、現任台長鄭楚明曾就洛克「掛波」解畫,指洛克接近登陸前,離香港不遠的大鵬半島亦有多個氣象站錄得烈風,而天文台雷達亦顯示有達烈風程度的雨帶一直移向香港一帶,強調基於公眾安全考慮,天文台發出8號風球。不過最終環流細少的洛克迅速減弱,令本港整體風力不高。

掛8號波亦可源於季候風「助攻」

就浪卡而言,天文台曾解釋當時發出8號風球是需要,原因是當時東北季候風的「助攻」,加大了預測難度,而電腦模式亦顯示本港會不時出現烈風。天文台又指,浪卡吹襲期間,位於維港的青洲間中出現烈風,黃茅洲更曾錄得暴風,強調「香港所承受的風力仍然不容忽視。」

至於尼格會否令天文台掛8號風球?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周二(1日)在電台節目中就指,尼格會否令天文台發出8號風球,要視乎香港受烈風影響的範圍有多廣,而「八中四」並非硬指標,一切皆以市民的安全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