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改革|五大改革增恒指波動 譚紹興料基金不會馬上行動

撰文:古美儀
出版:更新:

恒指公司選股多年來受市場質疑,未能及時捕捉港股市場的風格轉變,諸如指數偏重於傳統地產股以及金融股,而未有及時吸納升幅明顯的生物科技股及新經濟股。終於恒指迎來五十年來最大改革,推出五大變動,到底能否扭轉市場對恒指長期跑輸其他區內指數的印象呢?同時,市場預期多間大型科技股如快手(1024)、京東健康(6618)及平安好醫生(1833)等將有望加入恒指,又能否推高恒指後市呢?

科技股佔比升 恒指波動性急增

摩通報告指出,按行業劃分,相信資訊科技行業將有最大得益,料將有6隻股份被納入,權重升6.6%。反之,金融業則最受累,將有1隻被剔除、權重跌8.8%。

今年以來,恒生科技指數累計升逾13%;跑贏同期恒指升幅(上升不足7%),未來隨著科技股在恒指的佔比提高,有望推高恒指的升勢。不過,市場人士亦提醒,科技股的特色是股價急升急跌,波動性較傳統股份強,因此科技股在藍籌佔比提升,實際上亦會加大恒指的波動性。

市場預期多間大型科技股如快手(1024)、京東健康(6618)及平安好醫生(1833)等將有望加入恒指

單靠改革不能直接推高恒指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接受訪問時表示,恒指大改革算是回應了市場訴求,特別是選股策略方面。不過改革能否擺脫恒指長期落後MSCI指數的局面,他直指關鍵不單是今次的改革內容,更要留意的是恒指公司持續履行改革方針的執行力。恒指公司必須要展現其有持續的執行能力,才能爭取到國際基金投下信心的一票。

兩大指標為恒指把脈

如何量度恒指能否做好反映港股市場的角色,是否有持續的執行力,他提出可以從兩大指標入手,第一是留意港股十大成交最高股份,是否都能全數納入在恒指成分股中。因為十大成交股份,反映的正正是投資市場的偏好及選擇,「是市場的焦點」,如果出現十大股份中多隻股份未能納入恒指,又怎能夠說恒指是反映港股呢?

早前市場已經多次傳出比亞迪是「染藍」大熱,不過卻多次大熱倒灶。

本日十大成交股份中,比亞迪(1211)就是一隻位列十大,卻又遲遲未能成功「染藍」的股份。早前市場已經多次傳出比亞迪是「染藍」大熱,不過卻多次大熱倒灶。譚紹興認為,這是反映了恒指公司的選股「情意結」。

一直以來,恒指公司選股除了建基在股份市值,是否升至納入的門檻,同時亦依靠顧問委員會委會內的人為角度判斷。他形容恒指公司以往在選股上一直有「情意結」,一些股份明明成交已經放慢、交投不再活躍,但是仍然留在成分股中,未有被剔出。

MSCI香港指數破頂 恒指卻望塵莫及(彭博資料)

相反一些股份已經早成為了十大成交熱門股份,不過卻未有及時納入。他又舉例指,小米亦是其中一隻,小米於2020年9月才獲納藍籌股,不過其實早已經是市場熱門關注股份。事實上MSCI指數早於2019年年初已經將小米納入成分股。

第二個指標是追蹤恒指的資金量。據統計,追蹤恒生指數的ETF資金規模約為210多億美元,追蹤國企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的ETF資金規模分別約為50億美元和3億美元。

國際指數競爭大 料基金不會馬上改為追蹤恒指

譚紹興認為,恒指作為本港旗艦指數,上述的資金規模其實並不算高。他相信,資金未能大幅追蹤恒指的原因之一,是在於恒指的單一成分股上限一直處於10%,這個上限超越了國際基金的單一股份持股量,變相令基金過去無法主動地追蹤恒生指數成份股,

今次的五大變動中,恒指公司終於決定將成份股權重上限由10%降至8%,譚紹興直指將令到恒生指數由「不可投資」類別,成為「可投資」指數,8%上限更加符合國際基金的準則。

高盛料追蹤恒指資金有望提高25%

高盛料追蹤恒指資金有望提高25%

對於能否馬上增加資金流入量,他認為是改革是一個正面的方向,不過現時環球指數公司都在積極「搶生意」,基金公司可以選擇追蹤的指數多,要改變不會是一時三刻,因為基金公司需要觀望恒指公司後續執行力。

對此投行高盛表示,是項變動對現時權重低於8%的股分有好處,特別是相信將會有大量資金流入同股不同權及第二上市股份,亦預期可吸引更多基金追蹤恒指,估計追蹤恒指產品的管理資產總值,將會由現時200億美元提升至25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