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團隊研究城市基建緩解熱島效應 揭天台花園可降溫達17.7°C

撰文:裴英才
出版:更新:

受到全球暖化及城市化影響,熱浪已經成為全球城市面對的難題,香港高溫日數亦屢創新高,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郭海教授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合作,展開一項創新研究,揭示各項綠化措施在全球不同地區的降溫成效,為決策者採取措施減低城市熱量,建設可持續發展城市提供參考依據,研究成果已於跨學科國際期刊《The Innovation》發表。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郭海教授及其團隊發現,亞洲城市的灰色基建,尤其是天台花園和涼棚,對城市降溫效果最為顯著,能夠使溫度降低多達17.7°C。(理大提供)

團隊研究審視世界各地不同種類基礎設施對城市降溫的作用及效果。研究聚焦三大基建類別,合稱GBGI,包括涵蓋天然樹木、草地和灌木叢等植被元素的「綠色基建」(Green Infrastructure);涵蓋池塘、湖泊和河流等水基特徵的「藍色基建」(Blue Infrastructure),以及涵蓋人造綠化牆壁、建築物外牆和天台,涉及工程結構的「灰色基建」(Grey Infrastructure)。

研究發現,GBGI 對降低城市熱量的效果因地區和城市而異。在歐洲、亞洲、北美洲及澳洲地區,GBGI的整體降溫效果分別最多達18.9°C、17.7°C 、12°C及9.63°C。以全球來說,綠色和藍色基建對降溫非常有效,前者通過蒸發、蒸騰、遮陽和隔熱等作用來調節城市熱量,後者則通過水份蒸發吸收熱能,從而達致為周邊區域降溫的效果。

研究發現,線性建築設計的綠化天台、樹籬和街道樹等,能降低溫度多達10.8°C,建議在街道上種植更多樹木,為環境帶來正面影響。(理大提供)

至於亞洲城市的灰色基建,尤其是天台花園和涼棚,對城市降溫效果最為顯著。就以新加坡天台花園為例,可降低溫度高達17.7°C;日本和韓國的涼棚和綠化天台則可分別降低溫度達16.2°C 和 10.8°C之多。另外,線性鋪設的樹籬和栽種於街道上的樹木亦能降溫10.8°C,其中街道樹的降溫表現尤其出色,故此研究團隊建議有關當局可考慮在街道上種植更多樹木,還可為環境帶來正面影響。

是次研究更揭示多項GBGI基建對緩解中國內地不同地區和城市熱島效應的效果,其中效果最為顯著的設施包括園林、濕地、綠化牆和滯留池,可分別降溫達10°C、9.27°C、8°C和7°C。雖然華北及華南地區的GBGI整體降溫效果相近,但部份設施在同一區域不同城市的降溫效果有明顯差異。在北京,園林有助降溫10°C,但在陝西,卻只有2.7°C。在香港,公園、綠化天台和高爾夫球場,可分別降溫4.9°C、4.9°C和4.2°C,這對紓緩城市過熱問題尤為重要。

是次研究將為各地政府和城市規劃者提供參考依據,優先採取有效的基建措施來降低城市過熱風險,促進社區復原力。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九階段框架來實施GBGI,包括持份者參與、可行性研究、設計,以及政策的制定、實施、監測、評估、優化和複製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