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初創助售賣亭升呢 商戶棄「逃稅」爭住開店 生意額飆兩倍!

撰文:黃清瑤
出版:更新:

初創企業﹙Startup﹚在全球各地開花,不少年輕人大學甫畢業即走上創業路,成就一個又一個成功的故事。印尼雖為發展中國家,但當地亦不少知名初創企業進化成獨角獸,好似該國第四大獨角獸Bukalapak及正急速成長的Warung Pintar。

前者是網購平台,後者則智能銷售亭及採購公司。業務雖然不同,但背後都有一個脫貧夢——希望解決國家貧富懸殊問題,以學識回饋祖國。

Warung Pintar創辦人Agung Bezharie指,協助攤檔「升呢」,有助改善國家經濟。(黃清瑤攝)

Warung Pintar是印尼一間智能售賣亭初創公司,公司名稱簡單直接──Pintar意指智能的,Warung則代表小攤檔。公司成立於2017年10月,短短3個月已獲得2,750萬美元﹙2.145億港元﹚的B輪融資。

助微企引入「升呢」系統 收入大增兩倍

攤檔雖小,但意義重大。如果走在印尼,街頭上都是日用品及食品的售賣亭,數據顯示這類微型及中小型企業為印尼的GDP貢獻超過60%。Warung Pintar成立初期,正正針對這類微企,他們只需繳付5,000美元即可獲得整套「升呢」系統,包括無線Wi-Fi、宣傳用的LCD屏幕及POS輕觸式零售管理系統。「印尼有許多貧窮人口,儘管他們經營着小型售賣亭,但仍未能脫離貧窮,這長遠影響小孩成長教育與健康以及社會關係,最終危及國家發展 。」創辦人Agung Bezharie解釋道。

因此,他構思科技化「升呢」方法,除了協助商戶加添電子支付系統,又設立中央採購系統,大批量採購可減少貨物成本,同時電子支付又可收集大數據,了解消費者喜好,從而選擇入貨數量、種類以提高銷售。「這樣的經營模式,令商戶入貨成本降低5%至15%,但收入卻是傳統售賣亭的兩倍。有數據顯示,我們的合作商戶平均月入約為2,178港元,高過大雅加達地區(Jabodetabek)約10%。」

印尼有98%的售賣亭列為超微型,加入Warung Pintar可「升呢」成電子化企業,收入大增兩倍。(黃清瑤攝)

電子化後難逃稅 小商戶反應仍踴躍

「印尼人好喜歡做生意,所以每次有想法就會急不及待去做。」他指,全國有超過98%售賣亭是歸類為「超微型」,只有僅1%左右可稱為中小型。所以,公司成立就是要協助這些超微型企業擴大。「坦白說,因為現金交易他們大多逃稅,加入成合作伙伴後,所有交易都變成電子化。」

儘管當地企業所得稅高達25%,但在2018年公司共收到30,000份申請,Agung Bezharie指,加入公司不單止可以減低入貨成本,消費者會對品牌有信心,由此增加顧客流量。「公司亦由此成為國民與政府的橋樑,政府願意批出公眾用地予商戶,兩者關係變得要好及緊密度上升。」

短短兩年,公司發展越趨成熟,必要時又會給予商戶貸款,亦會從根本解決問題,如授教POS系統使用、以電子屏幕刊登廣告。去年,公司收到數萬份合作夥伴申請,但只批出1150個,原因是申請者需要有合法土地使用權。至今年10月為止,公司已經有3,300個合作商戶,年內目標為5000個個合作夥伴。

印尼隨處可見流動小攤。(黃清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