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保險業發展一面倒 壽險佔九成 黃子遜:已到了「危機關頭」

撰文:文顥宗
出版:更新:

《逃犯條例》引發的政治風波延燒大半年仍未見平息,本港經濟步入寒冬邊緣。除了零售及旅遊業首當其衝,保險業亦因內地旅客數字急跌而遭受重擊。但示威造成的衝擊,或許只是保險業發展失衡的表面病徵。

在保險業歷練多年的黃子遜,身兼亞洲保險及虛擬保險公司Avo的行政總裁,同時是金融發展局董事會成員,為行業長遠發展而四出奔走。她慨歎,近年人壽保險業務增長蓬勃,掩蓋了一般保險業務停滯的真象,導致商機及人才不斷流走,形容本港保險業發展已走到了「危機關頭」。

本港示威浪潮不斷,根據保監局數據,上半年由內地訪客帶來的長期業務新造保單保費為263億元,佔整體新造保費高達26%,但隨着示威浪潮於下半年愈演愈烈,全年內地客投保情況或會有所惡化,勢將拖累保險業表現。

本港雖然貴為國際金融中心,惟保險業發展失衡的情況,多年來日漸惡化。(資料圖片)

然而冰凍三尺實非一日之寒,行業發展畸型的問題其實潛伏已久。在行內有逾20年經驗、目睹行業多年變化的黃子遜表示,香港保險業發展失衡已久,尤其人壽保險比例過於一面倒,一般保險業務(包括火險、水險、海事保險等)的生意及人才卻一直流往外地,情況絕不健康。

去年人壽及一般保險比例「九一開」

翻查保監局行業數據,黃子遜的擔憂絕非過慮,以保費收入計算,去年本港人壽保險與一般保險的比例高達9比1,人壽保單保費高達4,614億元,一般保險毛保費則僅得531億元,為前者約8分1。黃子遜認為,行業過份傾軋壽險,對整體發展絕非好事,「人壽保險需求偏向波動,不少生意來自內地客,一旦內地客消失,整個餅都會縮水。」

回首過去,香港曾是亞洲的保險業務樞紐,吸引不少海外企業來港投保,但近年此地位卻日漸褪色,「隨着近年周邊國家地區競爭力提升,部分地區亦提供稅務優惠,令本港不少生意都被吸走。」她舉例指,過往於香港設立地區總部的國際再保險公司,幾乎已悉數遷至新加坡,更甚的是連圈內的經紀公司、會計師行及律師樓都跟隨撤走,情況極其嚴峻。

身兼金發局董事會成員的黃子遜,曾聯同專家小組研究行業發展問題,無奈報告尚未完成,小組成員已有7人離港。(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虛擬保險】電子錢包保障響頭炮 Avo冀「人做我唔做」開拓藍海

怕醜MT唔信邪 變保險公司一姐 零架子CEO:全公司最無個性係我

人才流失致行業惡性循環

商機流失的背後,是本地保險業人才隨之枯竭,將整個一般保險行業拖入泥淖。黃子遜憶述,她於2017年曾於金發局小組撰寫報告,探討香港保險業的發展問題,「小組一開始有17名成員,但到了年底只剩下10個,其餘7個已經跟隨公司撤出香港。」該份報告的標題《轉危為機》,或許正是香港保險業發展的最佳註腳。

人才日趨凋零之下,行業青黃不接的問題愈來愈嚴重,以致留守香港的保險老行尊幾乎「退唔到休」,「有位前輩本來打算65歲退休,怎料轉眼間又再獲重金禮聘,做到70歲不止,80歲還要自己開間公司!」

黃子遜認為,保險業要吸納新血,各界均需聯手改善行業形象。圖為Avo於科大參與就業博覽的攤位。(公司提供)

冀提升行業形象吸納新血

要令一般保險行業重回正軌,黃子遜認為不論政府及行業均應正視問題,合力「做大個餅」。在企業層面,她相信當務之急是重振行業形象,重新吸引年輕人加入行業,「保險業行頭好闊,遠遠不止於保險代理,所需人才涵蓋會計、精算、IT等等。」但她坦言,近年行業形象已有一定改善,尤其新一批虛擬保險公司品牌清新,「例如Avo早前在科技大學參與就業博覽,就吸引不少同學留意,以前我自己入行都不太敢告訴別人。」

黃子遜寄望,數碼化浪潮將成為行業重新上路的契機,「雖然未必足以將失衡情況完全扭轉,但希望可催生更多保障型產品的出現,繼而重新做大個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