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銀前員工轉行賣柬埔寨米 每季「焗拎」3個貨櫃量 借3招拓米路

撰文:許世豪
出版:更新: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即使是都市人,也難離開這些日常生活必需品,而食米作為港人的主糧之一,不少人花心機搜尋來自各國的頂級香米,為的就是在收工後,吃上一碗軟綿「靚仔」。在私人銀行任職近廿年的鄭美恩,數年前跳出舒適圈,決心創業「賣米」,去年初正式在港推出柬埔寨米,冀在泰國米及越南米之間爭一席位!

南方人愛食米飯,認為「有米落肚先有氣力」。一直以來,泰國米是港人首選,據工業貿易署數據,截至5月底,香港有五成三的食米來自泰國;越南則有近兩成九。

不過近年柬埔寨米卻成為後起之秀,該米於世界大米會議上榮獲「世界最佳食米」四奪冠軍,「上米」創辦人、金紫荊女企業家協會常務副主席鄭美恩看到其中的商機,2018年決定與拍檔投資七位數,創立品牌「上米」進口柬埔寨米,去年初正式推出。

鄭美恩投資七位數,創立品牌「上米」進口柬埔寨米。(余俊亮攝)

憶去年「搶米潮」:你識我就實有米食

推出初期即遇上疫情,以及所引發的「搶米潮」,鄭美恩接受《香港01》訪問時,回想當時的情況,笑言大家過於憂慮,「無論係零售點、倉庫,或者自己倉存,都有好多人嚟拎米,但貨源、供應鍊係充足,我同身邊啲朋友講,你識我就實有米食。」

其實食米在香港屬戰略物資,在 《 儲備商品條例 》 下 , 政府實施食米管制 , 以確保穩定供應,但「搶米潮」的出現,反而證明米的「另類」作用——「是每個家庭的定心丸」,「無論你食定唔食,都需要有包米喺米缸,常滿就係咁解。」

進口大米要拎牌

心理及生理上對米都有需求,但這門生意,在香港不是「話進口就進口」,鄭美恩透露,「入行」前要向政府申請食米進/出口許可證,及進口內地糧食的牌照,同時亦要向中糧集團取得配額,「有牌照未必入口到米,你一定要拎到配額。」

申請牌照後,亦要向工貿署提供進口「承諾數」,「對我來說,每季要入三個貨櫃嘅米,一個貨櫃21噸,即係每季63噸,如果你(一年)簽咗7個貨櫃嘅承諾數,咁即係21×7,147噸。」食米進口後,要進入政府認可的貨倉,以確保衛生水平,及控制食米流通量,「確保無穀牛,最多放兩年,比其他糧食放得較長,最重要係做到貨如輪轉。」

先用期貨提早鎖定價格

但疫情時需求突然急增,之後又回復正常,向政府提供的「承諾數」似乎難以估計,大量入貨的話容易蝕本。鄭美恩說,這其實是把「雙刃刀」,米商的確要提早預期整體需求是多少,但同時亦可提早用遠期合約鎖定價格,「已經知道(入貨)價格,其他就有數得計。」

因此即使面對疫情,她亦決定「去馬」,拍板推出,「有人買就係我個客,賣出去最多係價格調整,去年疫情初期,唔知關口有冇受影響,寧願入多少少再慢慢分銷,好過賣晒之後冇得賣。」

鄭美恩表示,她會用用期貨提早鎖定價格,以控制成本。(余俊亮攝)

改包裝大細 應對食米需要變化

惟香港的「死症」之一,是租金水平太高,因此她亦不敢鎖定太多的合約,「喺香港坐貨倉庫租金唔平,所以我一季一季咁去計,穩陣啲。」另一「死症」是運輸費用貴,因此她最初選擇將米大批運到同一個零售點,再由顧客自己去提取;到網購成為趨勢時,就通過合作夥伴去負責將米送到客人的家,「香港人好有趣,米係一件好重的物體,有部分顧客選擇送上屋企;有啲即使網購,都希望有零售點,畀你去個店度拎一包。」

租金、運輸成本尚算可控,但都市人追求健康,減少食用米飯的趨勢或許不可逆轉。據工貿署數據,每年每人平均耗米量,由2011年的47公斤,減少至去年的40公斤。鄭美恩認為,人總需要均衡飲食,「唔係完全唔食飯等於健康」,但她亦因應社會變遷,將過去大家常於超市見到的五公斤、十公斤的包裝,改為兩公斤及五公斤,以滿足不同家庭或個人需要。

做善事加送禮 冀「比第一啖飯個客試」

萬事俱備,只欠如何將柬埔寨米推廣予消息者。於美國波士頓大學畢業、曾在瑞銀工作近20年,多年來在香港、美國及瑞士三地生活的她,笑言自己對錢「比較敏感」,「投資咗就想見到ROI(投資回報率)」,因此她一改大灑金錢的推廣方法,轉為通過自己生活圈子及做善事的方式去推動,目的「比第一啖飯個客試一試先」,「唔想四圍賣廣告,我拎推廣筆錢做善事,可以令到老人家得到幫助,唔介意送俾佢,或者平啲賣畀佢;過時過節亦會送米畀人,新年送米,「有米有米」,客人食完就會問邊度買到。」

生意始終剛走步,惟本港食米生意由不少大家族經營,要突圍似乎好困難,她卻有自己的一套經營理念,「我唔想做一個大缸入邊嘅細魚,依家只係一個細缸入邊嘅大魚,之後先慢慢做大啲。呢行嘅大哥大姐無咩特別,但點解人哋要同你合作?取決於每個人嘅性格、特點。」

過去客戶 成自己的生意顧問

因此決定做這門生意時,她做足資料搜集,由申請牌照,到如何於社交平台進行推廣,均親力親為,不懂的就去上堂學習,「離開一間大銀行,唔好因為揸住左手頭上張卡片,做覺得好舒服,最緊要係你自己嗰人,你額頭鑿住自己嘅品牌(brand building),誠信好緊要,呢個係我嘅座右銘。」

在她眼中,建立了自己「好品牌」,出去接觸更多的人,自然就有貴人會幫手,「以前有好多我嘅(私人銀行)客戶,依家變咗我生意顧問。同做銀行服務一樣,並非只單單完成一個交易就可以,大家要了解、認識、再由對方角度出發。無論做米,定做其他生意,人哋對你嘅認知,都係你嘅品牌,做好功課,裝備自己,計算一下風險管理,自己承受得到就去馬。」

目前她正與更多的分銷商討論,冀於今年內增加銷售點,若上軌道後,未來希望「上米」可以引進更多的產品,「你見到個上米,個上字,下面有個圈,圈住個米字,希望之後圈入面,係其他唔同嘅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