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危機累市場信心 內房股債仆直 嘉實國際︰應趁機增持內房債

撰文:許世豪
出版:更新:

「強監管」是近年中國當局的主旋律,教育及科技企業等,年內均迎來不同程度的監管措施。不過早在去年,內地房地產行業,已迎來「三條紅線」的調控措施,限制內房債券水平。措施推出後,首當其衝是「全踩」紅線的中國恒大(3333),大幅收緊流動性下,市場擔心集團有違約風險,股、債價被「雙殺」。

內房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逾兩成,為何中央要「出手」,進一步限制企業的擴張步伐?嘉實國際資產管理固定收益部主管廖嘉恒認為,當局的做法是要找出內房資金鏈運作模式,並推動行業走向可持續發展,一旦市場回穩,相信債價將會反彈,投資者可趁機吸納。

恒大中期報告披露,截至6月底總負債達到1.97萬億元。(資料圖片)

去年8月,中國政府要求房地產企業控制負債規模於「三條紅線」之下,一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二是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三是現金短債比小於1 ,若三條全踩,不得新增有息債務,而「全踩」的就包括恒大。

過去「借新還舊」的營運模式改變,限價、限購等措施陸續有來,加上恒大未能準時兌付旗下的理財產品等,投資者失去信心。集團早前已預期,9月物業合約銷售持續大幅下降,明言「集團的持續負面新聞報道,嚴重影響潛在購房者信心。」

詳細報道:恒大有高層因家中有急事 5月提前贖回理財產品 另債券暫停交易

恒大股、債價全面「仆直」

三大評級機構先後多次下調信用評級,均表示憂慮未償付或違約風險。翻查恒大中期報告披露,截至6月底總負債達到1.97萬億元,據《彭博》統計,集團有息負債約5,720億元,約2,400億元債務將於1年內到期,流動性出了嚴重問題。

受事件拖累,恒大股、債價全面「仆直」,股價高位挫逾八成,創近10年新低,而債券面值亦大跌六、七成。與此同時,內房近日股債同樣遭洗倉,受影響較嚴重的亦有花樣年(1777)及富力地產(2777)。兩間企業多隻2023、24年到期的美元債券,已跌至面值的六成以下,債券收益率突破四成。

詳細報道:恒大再遭惠譽連降三級 下調至「CC」級 三大評級機構一文睇清

花樣年及富力地產多隻2023、24年到期的美元債券,已跌至面值的六成以下。(資料圖片)

內房商要改變營運模式

嘉實國際資產管理固定收益部主管廖嘉恒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不評論個別企業情況,但認為市場應該「行後一步睇」,內房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逾兩成,「三條紅線」的確對行業有影響,「但你又唔可以完全冇晒呢個版塊」,惟企業或需將現時買地、建屋再銷售,這種「房價炒上我賺錢」的模式,轉變成一個可持續營運模式。

中央多次提出「住房不炒」,廖嘉恒認為企業要思考如何改變,「係咪要啲輕資產的營運模式?又或者買地之後,與當地政府共建,配合城市規劃建的『舊改』項目。」他直言,內房商要做的是加快賣樓過程,未進行工程的土地,就要看看有沒有轉讓的機會,而大部分內房都已經於早期上市,一直都有派息,相信管理層有足夠的利潤去支持企業。

廖嘉恒認為,內房商應思考如何轉型至可持續的營運模式。(龔嘉盛攝)

過去大多年大部分內房都在一直企業擴張,即使一間企業營運得再差,只要現金流及借貸渠道不變,不會有問題出現。惟「三條紅線」就改變了行業生態,廖嘉恒相信,監管機構不希望企業無止境借錢,因此要找出內房資金鏈運作,「每一間都唔一樣,有啲借美元,有啲借海外投資者……經過呢個過程,令每間內房嘅風險都Show(顯示)咗出來。」

「三條紅線」是市場健康成長的過程

現時內地與房地產相關貸款佔銀行整體貸款近四成,亦關乎就業人口、房屋交付等民生問題,摩根士丹利認為,內地房地產行業下半年存在的風險,部分亦與恒大違約風險有關,當中就包括違約對供應商及銀行、信託等金融市場帶來的溢出效應、。

惟廖嘉恒不認為「三條紅線」是硬指標,最終目標不是不准內房舉債,或令「內房商」這個行業消失,而是要知道風險水平,「要有一個健康成長過程,投資者開始知道遺約的過程係咩,破產法係點,重組過程點去做,反而會令市場更健康。」又估計只要有部分企業為轉黃線,當局就會放寬調控規限,市場不存在系統性風險,「個別企業轉燈,或者會放寬喺個別省市經營。」

雖說恒大事件令市場感到悲觀,相關股份連跌多日,但他認為「三條紅線」令債務問題「浮面」外,亦可篩選出有投資價值的企業,「大家借錢都有困難,就見到邊個係強、邊個係弱,當強者嘅被拖累落嚟,反而係一個機會。」

「強者」被拖累  建議增持與內房債相關基金

現時亞洲高收益美元債券市場中,七成屬中資高收益美元債券;內房債則佔其中的七成,廖嘉恒坦言,債市與股票不同,債券只睇「還唔還到錢」,股票就要視乎企業發展潛力。經歷了過去數月的調控,「有問題的話,個問題已經顯示出來」,估計債價再下行空間有限,只要企業取得平衡,債價就會反彈,「原來還到錢,原來仲有項目,而且啲項目唔係亂買,市場就有信心……以香港做例子,如果你話最大嗰幾間全部冇晒?冇可能的事,所以係咪有個機會係度呢?」

再者,若果與其他國家,如拉美、中東地區的高收益債比較,它們僅有3至4%左右的息率,但內房有逾兩成,甚至更高,兩者有逾500至700點子的息差,「若果公司冇事,最終收益率係唔應該有咁大差異化。」

因此相信,現時是「增持」內房債的時機,「有啲債價被其他內房拖累,若果真係要選擇,建議一啲央企,或實力強勁、有長線項目,債券到期日較遠...不過呢啲市場都知道,(過去債價)波動冇咁勁。」他建議,若果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可考慮一些高收益、中國為主的基金,「呢啲睇(高收益債券指數)指數去配置,有四成半左右係內房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