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省長秘書投身金融 夥李小加搞滴灌通 張高波︰做有意思的事

撰文:詹詠渝
出版:更新:

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與東英金融創辦人張高波,近日共同創立投資平台「滴灌通」,引入海外資金至內地小微企業。兩人在金融界深耕多年,熟悉中港經濟之餘,同時具備國際視野,滴灌通正正發揮雙方專長,吸引海外資金投至內地小微企業。張高波接受《香港01》專訪大談與李小加成立滴灌通的經過,以及香港經濟定位。

曾在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工作,擔任省長秘書的張高波,九十年代來港創立東英金融,業務橫跨融資、證券、資產管理。當年放棄在內地一帆風順的仕途,隻身來到從未生活過的香港創業,全因看到中國開放招商引資的困難。「當時在人民銀行,常來香港考察,(發現)香港的金融市場裡面,真正懂中國的人太少。外資更加不懂得,連看中國財務報表都看不懂。」

在內地有引入海外資金的需求,但香港沒人懂的情況下,張高波決定來港,自己開一家公司,為中國企業服務,他憶述自己早年參與北大方正來港上市的經驗,「北大方正的sponsor ﹙保薦人﹚都是我做跟國資委聊如何做,(當時)沒人懂政策,所以我就參與其中,初來香港上市時,內地連公司法都沒有,一個連公司法都沒有的企業要來香港上市,差距太大了,巨大的鴻溝!」最終決定在公司章程內加一條必備條款,以解決沒有公司法的問題。

張高波來港創立東英金融,並參與北大方正來港上市過程。(資料圖片)

熟悉國情 認定時機再「創業」

時光荏苒,中資公司現在來港上市過程已經簡單不少,加上近年通過了同股不同權,港股市場愈來愈熾熱。同股不同權的成功,不得不歸於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任內的努力。張高波早於九十年代,李小加尚在美銀工作的年代已經合作,他形容「小加是一個非常有情懷的人」!

張高波笑言,認識李小加多年,兩人不時談論金融發展,「(李小加)總是想做一些事情對國家對社會有改善,能讓世界變得更好。大家都能看到社會要解決的問題,我們不願做小事情,亦不是為了錢,是要做有意思的事,解決大問題。大家做金融,他做交易所看到效率、服侍小企業的機遇,我做投資、金融服務都會看到一些事,大家一直討論,看到數字化就是(滴灌通)時機成熟的時候」。

張高波與李小加相識多年,搞滴灌通不是為錢,而是「要做有意思的事」。(鄭子峰攝)

無懼中國政策調整  海外投資者關心利潤

滴灌通吸引海外資金投入內地小微企業,希望一眾小微企業共同「富起來」。但近日內地對各行業的監管及政策推陳出新,海外投資者或對投資內地,尤其以往不熟悉的小微企業有所保留。

張高波坦言,部份投資者或會「等一等」,但多年來,中國經歷過如此多的政策調整,他形容「不是第一次」,每次調整都帶來一個新的階段。「投資者只關心有沒有錢賺,只要中國一直在發展有錢賺,投資者總會回來的」。

香港既在中國以內,但又在中國以外,是一個很好的位置。(鄭子峰攝)

中國跟世界連接 仍要靠香港

滴灌通基地設於香港及深圳,全因香港是內地與世界最重要的橋樑。張高波早於九十年代來港發展,眨眼間已經30年,他直言香港是「風水寶地」。在他眼中,香港優勢是中國最國際化的一個城市,以金融中心的定位與國際連接,「中國只要在發展,香港這個機會就在。」

對於近年有聲音指香港的地位正逐漸下降,張高波不以為然,「這個是相對的地位,以前佔GDP百分之三十,現在是百分之三,現在佔GDP貢獻低是因為其它地方漲了。」他強調,香港是要自己跟自己比,但整體地位仍是獨特,短期內沒有地方能取代。面對上海、北京金融愈趨開放,他認為,中國這麼大,不會只容納一個金融中心,不同城市各有自己的定位。但中國跟世界的連接,一定是靠香港。

「要用上帝視角來看香港,就能看明白香港的優勢,香港既在中國以內,但又在中國以外,這是一個很好的位置」。他補充,現時中國與世界交流良多,香港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金融活動、服務、航運、結算等等,任何方面只要內地沒有而香港有的,就要保持優勢,「世界想與中國發展關係,直接去上海做未必最好,都是要來香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