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恒基積極實踐ESG 推4大要素 于正人:效益遠大於成本考慮

撰文:顧慧宇
出版:更新:

本港商界近年愈趨重視環境、社會和管治(ESG),令ESG逐步成為金融市場的主流策略、企業的營運準則。本地龍頭發展商之一的恒基地產(0012)多年前已開始著力推動ESG,更領先同業講求健康建築。恒基兆業地產主席辦公室顧問于正人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項目加入ESG元素定必會增加建築等相關成本,但認為效益遠遠大於成本考量,長遠對公司的品牌形象、及至股價均會有利。

港府早前發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旨在於2050年或之前,將本港商業樓宇用電量較2015年減少三至四成、住宅樓宇用電量減少兩至三成。于正人指,建築物用電佔香港總用電量達90%,並製造超過60%碳排放,當中冷氣空調是最大的元兇,佔商業能源使用量達24%,故建築物節能減排對香港能否達至淨零排放至關重要。

疫情前已為商住物業加入健康元素

他指,恒基一直關注氣候變化問題,多年前已開始從建築過程中入手,選用可持續建築物料。早在疫情爆發之前,恒基已為建築物注入健康元素、建設健康建築(Healthy building),例如尖沙咀商業項目H Zentre,便是集團首個以健康生活為主題的發展項目,配合無接觸系統,為醫療中心及診所提供理想的工作地方。

事實上,時下不少投資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均會考慮投資對象的ESG評級,從而做出可持續投資的決定。即使是商戶選址落戶地點,也會考慮到物業在ESG方面的表現及成效。于正人指,不少大型國際企業內部均會要求租用之商業物業必須具備ESG元素,以及擁有較高的相關認證及評級,租金固然會相對提高,但長遠可節省水、電等經常性開支。

至於住宅方面,大眾趨向重視屋苑設計及會所設施,尤其年輕一輩會留意屋苑的健康及綠化元素,如物業的通風系統及無接觸功能等。于正人以近期集團推售的粉嶺北住宅ONE INNOVALE為例子,指項目設兩個花園,除蝴蝶園外,還有螢火蟲棲息地,而螢火蟲生存正是空氣及水質是否足夠乾淨的指標。

同時,項目還有導風設施,透過氣流減低溫度,為住戶提供較舒適的環境。至於物業內部則提供無接觸開門系統,升降機及天花板均設自動消毒設備。建築物的磚頭及油漆也具備防塵功能等。此外,恒基已訂定2030年前,在旗下90%的新商業及住宅項目中,為停車位提供電動車充電設備。

The Henderson ESG合作夥伴計劃

而恒基眾多項目之中,于正人表示最滿意是中環地標建築The Henderson,皆因項目包含較多ESG元素,如推出首個由業主、租戶及員工共同參與的ESG合作夥伴計劃,透過三方攜手合作,共同實現以數據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包括透過獎賞計劃,鼓勵租戶及其員工實踐ESG友好行為,透過新一代大數據智慧管理平台收集數據,讓租戶能夠有效地追蹤、評估和量化其ESG表現,協助準備ESG報告,把握發展機遇。

就恒基訂立的2030可持續發展願景,去年4月份集團正式推出「G.I.V.E.」四大要素,包括環保為地球(Green for Planet)、創新為未來(Innovation for Future)、關愛為人群(Value for People)及誠心為社區(Endeavour for Community),推一步深化及推廣ESG理念。

對於在發展項目中引入ESG元素,或多或少會增加成本開支,于正人表示,增幅多與少因項目而異,難有統一有實數或比例,但必定會增加建築等相關成本,但他認為,此舉有利長遠物業的增值,對於公司長遠的品牌形象、以至於股價均有利。

設精英運動嘉許 推動過渡性房屋

除了「E」環境保護以外,恒基也非常注重「S」及「G」、即社會責任及企業管治。就社會責任方面,于正人表示,恒基2018年在李兆基基金捐款支持下,設立了「精英運動員嘉許計劃」,至今為本港運動員提供近3,900萬元的現金獎勵。

此外,恒基為本港首個支持過渡性房屋的發展商,促成了全港最大型、位於元朗江夏圍的過渡性房屋項目,提供近2,000伙,首期今年上半年已落成。至於「南昌220」過渡性房屋則是本港首個以組裝合成建築的過渡性房屋。恒基同時亦推動錦田及牛潭尾南等同類項目。

至於企業管治方面,于正人指,集團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地貫徹不同的策略,由恒基兆業地產集團主席李家誠出任主席,並由公司多個部門組成,委員會下設不同小組,員工代表不時探討公司政策如何改善以達至符合ESG的目標,例如去年加入了對於生物多樣性的關注,在採購方面會選擇綠色物料,以維持生態循環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