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實重臣甘慶林子創業 視父親為「一塊鏡」 難忘售樓部食叉燒飯

撰文:顧慧宇
出版:更新:

長和系老臣子甘慶林兒子甘永鍇僅30歲出頭,逆市投資日本酒店闖出一片天,可謂年輕有為。作為年輕人,棄新經濟而選舊經濟,看似有點逆潮流,惟他卻忠於「Finding certainty in uncertainties」的創業原則。

甘永鍇不諱言,自己的投資理念,多少受到父親的影響,他在自己創業路上擔任的角色猶如「一塊鏡」,總會不加修飾地提出意見。父親是位忙碌的高管,甘永鍇從小便被他帶往不同的商務會議,不少周末就會一起出現在售賣樓盤現場,父親忙於工作,他就在一旁「食叉燒飯」,現在是趣話一則,從商的種子原來早已深播。

甘慶林曾經是強生公司的高管,90年代初期加盟長江集團,是城中著名的「打工皇帝」。﹙受訪者提供照片﹚

熟悉香港商界動向的人,對於甘慶林肯定不陌生。他曾經是強生公司的高管,90年代初期加盟長江集團,成為首富李嘉誠的左右手,不少大刁均有他的手影,例如分拆長江基建、收購澳洲能源公司DUET,以至主理亞洲最大商業建築群之一的北京東方廣場。

俗語話「虎父無犬子」,這句話套落甘永鍇身上,一點不為過,讀書創業不乏父親的影響。

甘永鍇連續兩年被選為花旗亞太區財務模型導師(資料圖片)

投行拼搏 學會不放棄的態度

甘永鍇畢業於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選擇修讀金融和市場營銷。在美國留學回港後,便加入花旗銀行投資銀行部,專注於香港房地產及博彩行業,在企業融資及資本市場項目(包括首次公開發售、債券發行及併購)方面浸淫,嘉里物流(0636)上市便是他入行後的第一個代表作。

投行世界,人才薈萃,甘永鍇連續兩年獲選為花旗亞太區財務模型導師。他分享道,在花旗工作期間,學會的是永不放棄的工作態度,最重要是自己是否能夠投入工作,又或者能否為工作而作出犧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若果最終不能成功「that‘s fine」,過程中「try very very best and everything you can」,才是最重要的。

甘永鍇坦言,自己是將工作當為一種興趣,強調是「work as a hobby」而不是「 workaholic」,笑言自己不能放太長的假期,一個星期已經足夠,不然會感覺無聊。甘永鍇當年是透過實習計劃加入花旗的,他回憶到,最初參與實習的有40人,最後花旗只篩選至8人留下,他便是其中一員,靠的就是勤奮的工作態度。「在花旗的第一年,為了工作每天只睡三至四個小時,好在大學期間已經適應這種少睡眠的生活。」甘永鍇笑稱。

長和系重視企業管治,強調「發展不忘穩健」。(資料圖片)

兒時已喜分析事物 父親是引領者

雖然父子目前均投身地產實業,但與父親選擇為人打工不同,甘永鍇選擇自己出來創業,他解釋,這可能是由於自己往往能觀察到其他人未必能觀察到的地方,在資訊整理和分析能力方面會比較強,而父親也非常欣賞他這一點,在他去年的婚禮上,特別找出並分享兒子12歲時為北京東方廣場擬寫的商業計劃書。

甘永鍇感激道,父親從小就訓練他的戰略思維,讓他學會並愛上分析事物,從其他一般同齡孩子不一樣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他舉例,其他同齡孩子會在麥當勞餐廳裡關注開心樂園餐的玩具,年紀小小的他就會去思考為什麼餐廳裡的客戶是以直線方式排隊,而不是其他如「打蛇餅」的方式;又例如同一品牌的快餐廳或者咖啡店,為什麼會同一區域開設多於一家分店,是否存在自己搶自己生意的問題。

這些「問題」為他鋪下從商的種子,而父親在其創業路上擔當的角色,甘永鍇認為似「一塊鏡」,有什麼做得好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父親都會不加修飾地直接說給他聽,是一位引領者。

甘永鍇稱,最佩服或者感覺自己最像父親的地方是「永不放棄」的做事態度。(梁鵬威攝)

父親以踢足球做比喻 教做事態度

對於甘永鍇最佩服或者感覺自己最像父親的地方,他覺得正是「永不放棄」的做事態度,父親經常和他打比方分享,正如踢足球,要先努力把足球從後場帶到前場,然後再要避開守龍門者把球嘗試踢進去,最終能否成功把球踢進龍門,靠的是1%的運氣——做人也如是,需要99%的努力,加上1%的運氣。

做人態度之外,投資態度也見甘父的影子。甘永鍇在自己創立的AB Capital名片上,印有其投資理念「Finding certainty in uncertainties」,自言「保守但進取」,即在決定是否投資前除了考慮到亮麗的回報﹙decent returns﹚外,也要確保項目是否安全﹙Safe﹚,「父親好中意基建和有固定現金流的項目,所以我都好中意收息資產。」

甘永鍇表示,這個世界沒有100%的確定性,例如10年前不會有人預計到有俄烏戰爭及新冠肺炎,「our job is to find things that are 95% certain」(我們的工作是尋找95%的確定性)。他在2020年時開始尋找這種「hidden gem」(隱藏的寶石),最終找到當時最受疫情影響的日本酒店,同時能夠符合安全和回報這兩個條件。「對我來講最仲要唔係贏幾多、賺幾多,但係個風險控制最緊要。我地回報已經非常高。譬如其他人可能會選擇三倍回報,但高風險的項目。但我寧願要現在二倍回報,但低風險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