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欲來風滿樓 北上消費奏響港深融合 香港經濟先失一著?

撰文:黃文琪
出版:更新:

常說「香港融入大灣區」,殊不知中港融合的序幕,由超市開始!說的是「山姆欲來風滿樓」,每逢假日在深圳的山姆超市總會見到港人的身影,「用腳投票」支持港深同城化。

山姆熱潮不但顯示港人北上消費蔚然成風,貪其「平啲、抵啲」,背後還反映不少經濟現象,從港人消費降級、結構性消費流失,以至港深同城化。所謂「彼之蜜糖,汝之砒霜」,撥開這股興高采烈的消費熱潮,深圳一方面為港人提供成本較低的生活和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卻可能令香港經濟走進「甜蜜陷阱」,兩地融合,港得多還是失多?

12月25日聖誕節,不少港人一家大小趁假期北上遊玩,深圳地鐵站人潮洶湧。(黃浩謙攝)

港人北上潮愈趨盛行,除了吃喝玩樂、揼骨之外,近日還興起深圳超市掃貨潮,​​由悠閒消費逐漸轉變為日常消費,香港融入大灣區,「頭炮」是由日常生活開始。

港媽每周往「山姆」掃貨 消費過千元

先說近來備受熱捧的山姆超市,與香港超市不同,它​​​​​​是跨國零售巨頭Walmart(沃爾瑪)旗下的倉儲式超市,產品大部分是成箱出售,主打薄利多銷,並採取會員制度。進入位於深圳福田區的山姆超市,一箱箱的貨品層疊起來,猶如大型貨倉,商品擺設並不像「Donki」般密集,顧客手持一部手推車,就可長驅直入。

一到周末假期,就能在山姆見到不少背著雙肩包、穿著運動鞋的標準「港式」打扮人士,港媽Cherry就是其中一位,其女兒在前推著手推車,她在身後指揮採購,不時還會慨歎兩地價格的差異,更「教路」記者排隊試食產品,「呢度(山姆)有兩層,每次可以行兩個鐘,仲有試食,食幾多都得,啲職員唔會話你!」

作為山姆資深消費者,Cherry每個禮拜均會來山姆「掃貨」,消費上千元,主要購買新鮮蔬果、零食等,她直言山姆帶來新鮮感,由於每周已採購足夠的食材回港,現時在港已甚少去超市,還笑稱香港不少食品源自內地,倒不如直接在內地採購,「香港好多嘢都喺大陸運嚟㗎啦 ,仲貴啲、少啲、差啲!」

感受山姆熱的,又何止Cherry一位?港人陳先生一家五口更購買了山姆卓越會員卡,年費是普通會員卡的三倍,約680元人民幣。陳生笑稱,很開心終於被「踢入會」,他主要來山姆採購香港買生活用品,至少每月一次,形容猶如去日本旅行,「每次嚟心態當喺去日本,你每次去日本都買嘢㗎啦!日本(旅行費用)貴,而家冇錢,嚟呢度(深圳)車費30蚊有找!」

逆向代購攻陷全港 東瀛遊推「山姆遊」

北上潮催生的逆向代購團,更將山姆納入業務範圍內。記者觀察最近在社交平台Facebook開設的山姆代購群組及專頁高達30個,送貨地區遍佈港九新界,亦有小店、藥房化身山姆香港「門市」出售山姆產品,例如蟹黃麵、安格斯芝士牛肉漢堡。

不過,千萬別以為去山姆購物是家庭主婦的「專利」,其實山姆也有不少年輕擁躉,跨境巴士營運商「環島中港通」最近新增了「前海山姆站」,由香港太子往返深圳前海山姆門店,單程收費60元,備受年輕客戶歡迎。

其負責人黎先生表示,該條路線每日有3班,每班車可以坐60人,平日乘客不足一半,自從開通了「前海山姆站」,周末多了不少乘客,禮拜六、日滿載乘客,當中更有三分一是年輕人。

此外,亦有大型旅行社加入「山姆」戰場分一杯羹,東瀛遊推出兩日或三日的「山姆旅行團」,該團最大亮點是去深圳山姆超市掃貨,除了包膳食及旅遊巴直達外,並送上超市一年會籍,推出兩日已有約百人報名。

港人消費降級 深圳同步出招「搶客」

港人北上消費疫後蔚然成風,據《深圳新聞網》報道,單是10月過境深圳遊玩的港人有535萬人次,消費額達36億元人民幣,即是人均消費673元人民幣(折合約730港元),而節假日港人北上消費氣氛愈加熾熱,剛過去的聖誕長假期間﹙12月23至26日﹚合計逾114萬人次港人經陸路口岸北上,南下內地旅客則僅約42萬人次,4日「北上南下」人潮逆差達72萬人次!

有別以往港人北上深圳「揼骨」等悠閒消費,「山姆熱」的背後是本地經濟之困,反映本地出現消費降級,留港消費較北上「貴啲、少啲、差啲」的心理,也導致結構性消費流失。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皆因處於加息周期下,面對股、樓雙殺,供樓開支大增,市民荷包縮水,消費水平下降在所難免,兩餸飯仍在港風靡亦可證明該現象。

李兆波表示,面對股、樓雙殺,供樓開支大增,市民荷包縮水,消費水平下降在所難免。(資料圖片)

事實上,包括本港餐飲、零售業在內的不少企業已發出「預警」,例如「759阿信屋」母公司「CEC國際」(0759)及「日本城」母公司「國際家居零售」(1373)均指受累港人北上潮,中期盈利大跌。

在港擁逾2000家分店的美心集團亦受此影響,其首席營運官(香港及澳門)蕭德威早前亦向《香港01》表示,在經濟環境不明朗的情況下,香港出現了「消費降級」的現象,Fine dining(高級餐飲)普遍經營受壓。

港人「消費降級」的同時,內地經濟復甦緩慢,港客成深圳眼中的「香餑餑」,該地政府近來頻頻出招﹙見下表﹚,從交通到購物退稅,全方位吸引港人。

深圳市政府不僅鼓勵各區向港澳遊客發放旅遊消費券,更開設口岸與商圈和景區間的免費接駁路線,並在部分商店實施購物退稅。深圳市稅務局第二稅務分局局長戴文忠指,同一旅客單日在同一商店購物的上限額度為11萬元人民幣,將最大程度地滿足境外旅客,尤其是香港旅客的消費需求。

兩地融合深圳「佔優」 福田區髮型屋港客飆五成

事實上,一改2019年之前,香港大做自由行生意,上水水貨客滿街的景象,深圳在兩地同城中取得主導地位。港人北上消費模式已逐漸由悠閒消費轉變為日常消費,在社交應用程式小紅書上搜尋關鍵詞「港人」、「深圳」,出現的相關內容不再只是吃喝玩樂、按摩水療,還有體檢、買菜、理髮、買房、退稅等。

在深圳福田區經營髮型屋的曉楠看準商機,加大在小紅書的宣傳,每則貼文都會加上「香港」標籤,務求吸引更多港客。他表示,今年以來增加了五成的港客,人均消費500元至1,000元人民幣,對生意有極大幫助。

與此同時,在跨境消費日常化的背景之下,有港人選擇跨境通勤,加快兩地同城化。家住深圳、香港返工,已是港人的新生活方式。中原地產(內地)總裁李耀智表示,港人在深圳租樓宗數較疫情前增加一成至兩成,而港人在深圳買樓的數目亦較疫情前(每年約1,000宗)多5%。從事IT行業的小韋(化名)居住在深圳福田,每朝7點起身,9點到達位於上環的公司,來回通勤時間長達三小時。

她分享道,以前在香港與他人合租,租金每月達5,000元,但只有100呎的生活空間,現時同樣價錢,在深圳可以租到500呎的一房一廳。同時在深圳出街食飯的開支減少,「以前喺香港每餐至少60元至70元,而家喺深圳每餐20元,一個月慳成千元」。

人流錢流「洗牌」 香港得與失

或許正如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所說,港人北上消費是大勢所趨,是香港融入大灣區衍生的情況,亦會是未來的大方向。然而,在中港融合的過程中,香港是得多還是失多?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認為,在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格局下,兩地融合對於香港市民是好事,可以有更便利的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上有更多優質選擇。

邵家輝認為,在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格局下,市民可以有更便利的生活方式。(資料圖片)

但凡事有得亦有失。當跨境消費日常化,本港結構性消費必然流失,各行各業恐會被波及。李兆波舉例稱現時「港車北上」出行數字正不斷攀升,總數達8.9萬宗,不少車主選擇在內地修車,「之後會唔會有本地車房執笠(結業)?下次喺咪輪到美容院、髮廊」?最後在港生還的行業可能所剩無幾。

例如在今個聖誕檔期,香港戲院票房總收入低於2,000萬元,按年跌四成,創20年來新低。香港影業協會理事長洪祖星表示,港人北上熱潮對票房有影響,形容今年是香港影業最慘淡一年,「諗唔到會差得咁緊要!」

當跨境消費日常化,本港結構性消費必然流失,各行各業恐會被波及。(夏家朗攝)

另一邊廂,內地餐飲品牌亦在悄悄南攻香港。連鎖食肆太二酸菜魚近日斥資在港一連開設四間門店,以低價作為招徠的茶飲品牌「蜜雪冰城」首間香港店日前亦在旺角開業,而早前紅透半邊天的糕點鋪鮑師傅,創辦人鮑才勝也透露,將在2024年上半年開設第一家香港分店。

漸漸地,在深圳商場隨處能見到港人身影,在香港亦能見到內地品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對此,李兆波稱,政府要思考兩地融合是否弊大於利。

內地茶飲店蜜雪冰城位旺角的首間香港分店,開張首日吸引不少人慕名而來光顧。(盧翊銘攝)

雙城融合或拉平兩地物價  長遠累庫房收入大減

誠然,中港融合為港人提供生活和發展的空間,廣東省政府日前提出推動粵港澳三地居民統一身份認證、電子簽名互認,實現企業及居民高頻「跨境通辦」。方案倘若通過,「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俗稱回鄉證)持證人於內地生活所享有的權利,將與內地居民看齊。此外,國家發改委亦推動更多粵港口岸「24小時通關」。

但「針冇兩頭利」,李兆波認為,隨著兩地之間越來越便利、距離越來越近,差異進一步縮小,兩地物價或被拉平,蜜雪冰城9元一杯的檸檬水屆時在港可能見怪不怪,甚至長遠樓價、公務員工資等亦向內地看齊,從而動搖本港地價。

李兆波認為,深港兩地融合,物價或被拉平,從而動搖本港地價。(資料圖片)

對依賴賣地收入的港府而言,情況不容樂觀,李兆波指出,不但2023/24年度財政赤字可能會略超過1,000億元,下年度(2024/25年度)有機會繼續出現赤字。他強調,政府要考量兩地的界線何在,不能再「口號式」融入大灣區。

理想化的「港深融合」應是兩地求同存異,以及差異化互補,羅兵咸永道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深港同城化並不是消除兩者在行政上的邊界,或將香港變為深圳,而是要在保留深港各自的優勢上,進行合作和互補。看來,中港融合的過程中,在消費拉鋸戰,香港先失一著,但在其他領域如何不甘落後於人,急起直追,將同城化變成自身優勢,是值得思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