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寶龍求變論|張欣宇:政府要變「服務型」 不能迴避工程成本高

撰文:李宇婷
出版:更新:

中共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星期一(15日)透過視像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提醒香港勿以老眼光看待新形勢,要積極求變主動適應新時代。香港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接受《香港01》訪問,分析指現時香港市場的需求端和資金端已出現變化,政府也要改變心態,由昔日「收租型」政府變革成「服務型」政府,更貼心照顧產業發展,且不能再迴避應對工程成本高的問題,並對症下藥,方能提升競爭力。

張欣宇(資料圖片/馮子健攝)

夏寶龍當日提及要使港人認識到墨守陳規,固步自封沒有出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必須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由治及興新起點激發港人開拓創新,靈活應變,引領各行業升級轉型,團結拼搏的內生動力。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分析指,是中央提醒香港在發展過程中須保持危機感,應拋棄「小政府、大市場」思維,由政府牽頭處理香港深層次問題,而張欣宇也認為政府的角色必須作出改變。

張欣宇說,現時面對高息環境,香港現時面對的情況與過往接近零息環境不同,香港結構上對內地市場需求佔比越來越重,但近年相對而言,有關需求偏弱;而當需求端和資金端出現變化,就會出現的挑戰和困難,明顯已不可能自行化解,需要主動變化和創新。

「收租型」思維不變 香港易遭取代

他續說,中國改革開放後,要和世界做生意,作為主要窗口的香港因而逐漸變成交易場地「抽佣收租」,「收租型」政府亦因而發展成形。惟時移勢易,香港社會本身正面對人口老化、褔利開支和市區重建龐大開支等問題,同時高息環境蠶食了收益,內地又已處於高水平開放,體系也愈來愈完善,若政府再維持昔日「收租型」不變,本港地位愈來愈容易會被取代,認為香港需要有新形態。

以前低息時資金成本低,講緊可能0.5%,(企業收益)可能收3至4%,business model已經make sense,現時資金成本要4至5%,企業扣除成本後,收益好低,靠收租型模式(帶來的收益)已經行到盡頭。
香港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

此外,環球交通愈來愈完善和便捷,地理位置的考量顯得愈來愈次要,張欣宇直言現今世代要較量的是「服務」,惟香港一直以來對產業發展的「服務」不夠貼心,或者可以說是從來不認為要照顧產業。他認為,現在是時候改變心態,政府要變身「服務型」政府,助力降低營商成本,推動產業在香港成事。

推改革降營商成本 勢必觸動既得利益者

但港府過去一貫以本港的稅率低為向海外招徠的重點招數之一,難道這一招已不足「照顧」企業的需要?張欣宇承認包括低稅制和有穩定政策等屬本港營商環境優勢,能讓投資者有信心,但認如今單靠這些已很難有大突破,認為香港必須向降低營商成本推進。

他指,營商成本又可分為資金成本、工程成本和行政審批流程等部分,至於哪一項要最先處理,張欣宇思考一下說:「講嚟講去都不能迴避工程成本」。他解釋,要發展必然面對工程造價問題,香港的工程成本較鄰近地區如深圳竟貴五倍,但物料和機械價格按理兩地分別不大,導致高成本的其他原因或涉工人薪金、施工成本等,但認為香港至今仍未能分析出當中價格最貴的環節所在。

張欣宇認為,首要是找出工程成本最貴部分所在,再對症下藥,尋找可行方法降低價格,否則在參與全球競爭時,難有好結果。此外,因息口高企導致資金成上升本同樣不容忽視,聯繫滙率制度下,以美元融資成本高,他相信轉用人民幣融資對控制成本也有幫助。此外,他認為本港現時各類牌照申請手續極為繁複,有必要簡化流程。

至於普遍認為是推高本港營商成本「元凶」的地價因素,張欣宇反而認為,香港將要發展北部都會區,並預期北都將能大量增加土地供應,相信屆時土地成本可相應降低。他指,地價成本可能仍會令投資者卻步,但賣地並非發展的唯一出路,認為政府可探討股權模式供地,也可滿足投資者的考量。

但改革從來不是易事,張欣宇也預視要在降低本港營商成本過程中,可能觸動既得利益者,建議政府必須爭取民意支持。

政府要轉變思維,有決心有擔當,維持現狀不會自動變好,要向公眾解釋清楚背後的邏輯,讓改革有民意基礎。
香港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

北都成為解決問題的期望所在,但按政府的行動綱領,2027年或之前,北都的發展預目才啟動收地程序,2032年或之前平整四成新發展地土地,還有一段長時間才可達至大量土地供應,香港可以等嗎?

張欣宇承認,進行改革的時間已不多,認為必須在一至兩屆政府內完成,以新模式進行北都發展,香港方能輕裝上陣,否則屆時商業可行性會面對巨大壓力,變相又窒礙北都長遠發展,環環相扣。

(無改革,到時無人落戶?),咁你做畀邊個呢?或者有咩資源去做?條數計唔掂點做?要令出面啲人嚟投資先能夠帶動,就算人借錢都要有人肯借,借錢都係投資嚟,要信你有回報先借。
香港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

而張欣宇提倡香港要多用人民幣融資,正牽涉到香港經濟的支柱之一的金融產業。他提到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香港有充足的人民幣儲備,認為深化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角色,可更進取更大刀闊斧地推出更多人民幣投資產品,例如容許港股和基金以人民幣收款付款等。

他又建議調低互聯互通機制包括滬港通和深港通門檻,包括投資者帳戶資產要求等,讓更多國際資金可通過香港進入內地資本市場,也讓內地資金通過香港連接全球資本市場,香港可爭取中央支持,做到內外循環中的連接者,助力消除資金外匯流出的風險,同時帶旺金融市場。

願景係喺香港買到嘅(金融)產品同喺灣區城市買到嘅完全一樣,同時錢無流出外匯體系。
香港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

推動更多人民幣交易 有利推動教育產業

而推動多用人民幣貿易,協助降低融資成本的同時,張欣宇認為也有助本港的教育產業改革。他解釋,香港國際化的教育,對人才尤其內地人有吸引力,惟本地中學、專上院校校園太細,建議政府加快院校的土地供應,並以人民幣融資進行建設。他指早有金融機構看見商機,願意出錢投資教育城,建議可借人民幣建設教育設施,日後以學生用人民幣支付的學費還款,形成完全用人民幣的投資過程,免受匯率影響,相信有助減低融資成本。政府只需要提供土地作公私營合作,達到長線投資。他強調,教育產業可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因為除了學費收益,他們留港期間的衣食住行等使費,不容小覷,還有的是這些在港培訓的人才,日後可能在香港落地生根,成為本港勞動力的新力軍。

張欣宇認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可以有很大發展空間。

「一國兩制」下,可以玩得好盡,要敢去想,敢去創新要求變。
香港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