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盤點各重點消息 醫療教育着墨多 翻新公廁具創意

撰文:吳倬安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即將公布2018至19年度《財政預算案》,綜合各方有關《預算案》的重點消息,醫療、教育撥款和措施着墨較多,包括增撥約6億元經常性開支予醫管局、每年增撥四億元經常性開支擴寬《藥物名冊》等。

有消息指,政府因應香港公廁衞生情況欠佳,加上設施陳舊,《預算案》將會預留逾五億元,翻新全港逾200個公廁,佔本港食環署轄下約800公廁的四分一,即平均每個公廁花費250萬元,改善有關情況。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認為,單靠一筆過撥款,難以徹底解決現時公廁出現的問題,認為應從政府設立管理標準及改善外判制度入手。(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近月流感肆虐,醫療系統「爆煲」,令醫生、護士怨聲載道。據了解,《預算案》將會增撥約6億元經常性開支予醫管局,撥款將用於增加前綫醫護薪金和津貼,至於實質加幅則交由醫管局決定。(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香港01》報道指,《預算案》將每年增撥四億元經常性開支,擴寬《藥物名冊》,令更多昂貴藥物(包括治療癌症藥物)獲資助予病人服用(即成為獲安全網資助的自費購買藥物類別),估計有更多癌症病人獲資助,減輕沉重經濟負擔,並減輕藥物副作用的風險。(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房屋、土地問題困擾香港多時,政府為舒緩中、短期的房屋需要,料在《預算案》宣布設立過渡性房屋專項基金,金額約為20至30億元。(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去年度的《預算案》,宣布為文憑試考生代繳考試費一年。據了解,今年度的《預算案》將會延續有關措施,根據往年經驗,政府只會為學校考生代繳,自修生不能,預計受惠學生約5萬人,涉款約1.5億元。(資料圖片)
去年《預算案》公佈,通過家庭入息審查的合資格幼稚園、小學、中學及大專生,獲發放2,000元學習津貼,約30萬人受惠。據了解,今年亦會延續此發放2,000元津貼。另外,雖不少政黨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周三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交流意見時,亦曾提出擴闊學習津貼至全港學生,惟因建議涉及多項技術性問題,最終未能落實。(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消息指,政府將於《預算案》推出中學「一校兩社工」政策,目時全港共有473間中學,推行政策後料需增聘約378名社工,此職位即為「助理社會工作主任」,薪酬與公務員總薪級表的第16點至第33點相同,即31,685元至70,090元,粗略估算涉及開支約1.4億元至3.2億元。(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有報道指,政府將撥最少50億元,提升現有海濱長廊設施,估計未來10年,延長維港兩岸的海濱長廊至少13公里,屆時海濱長廊總長度將增至33公里,佔可發展路段9成。(資料圖片/羅君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