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聶德權回中學校友公開信:罔顧現實重啟政改不負責任

撰文:吳倬安
出版:更新:

《逃犯條例》修訂爭議至今仍未平息,觀塘瑪利諾書院舊生日前向觀瑪校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發公開信,促請聶德權運用其地位及影響力,促使特區政府正面回應香港市民的五大訴求,立即實行「雙真普選」。
事隔兩日,聶德權今天(9日)晚上在facebook回信表示,過去兩個月,他與每一位香港人心情亦十分沉重,為香港的情況感到憂心,指自己作為特區政府管治團隊的一員,同樣時刻思考如何應對現時的困難局面。對於重啟政改訴求,他指出,若不顧「一國兩制」的原則、法律框架、政治環境、矛盾和分歧,貿然重啟政改只會是徒然,他直指:「以目前的情況,若然我罔顧現實,重啓政改,才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聶德權指作為特區政府管治團隊的一員,同樣時刻思考如何應對現時的困難局面。(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觀瑪校友促聶德權辭職明志

有逾百觀塘瑪利諾書院舊生日前在報章登報,向校友聶德權發公開信,指近兩個月,他們和全港市民一樣一直在暴力鎮壓的陰霾中寢食難安,他批評政府漠視民意,一意孤行地打壓示威者,對於市民的訴求置若罔聞,又批評警察有法不依和執法不公,一而再使用過份武力傷害市民;同時指在「7.21」元朗衝突中,目睹了黑幫無差別攻擊市民,認為是警察故意縱容,令人髮指。他們直指,聶德權作為特區政府問責管治班子的成員之一,若不作公開譴責,已是沆瀣一氣、同流合污,並期望他能貫徹以民為念的為官作風,敦促政府正面回應市民訴求,並對警方的暴力鎮壓予以嚴厲譴責。

他們認為香港社會矛盾乃源於政制扭曲,權力向當權者嚴重傾斜,政府認受性不足,民情不可上達,認為聶德權作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應該比任何人更清楚知道,沒有真正的雙普選,香港難已再回到昔日的繁榮安定。他們促請聶德權運用其地位及影響力,促使特區政府正面回應香港市民的五大訴求,立即實行「雙真普選」,又說:「若你在這個『熱廚房』內已無可作為,懇請你辭職明志,在社會其他崗位上再作鹽作光,此不負母校之教、眾人之望。」

聶德權晚上回應校友公開信,指過去兩個月,相信每一位香港人,包括觀瑪人和政府的每一員,心情亦十分沉重,為香港的情況憂心,指自己作為特區政府管治團隊的一員,同樣時刻思考如何應對現時的困難局面。

他指知道有人與觀瑪校友一樣,認為重啟政改是走出目前困局的最終出路,又說明白社會、特別是年輕一輩對「一人一票」的追求,亦知道特區政府不應迴避政改問題。

聶德權晚上回應校友公開信,指過去兩個月,相信每一位香港人,包括觀瑪人和政府的每一員,心情亦十分沉重。(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聶指社會有人把理想凌駕於一切現實

不過他強調香港任何政治制度的改變都必須嚴格遵守「一國兩制」的原則,符合《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相關決定訂下的法律框架,他提到五年前,上屆政府以二十個月的時間推動政改,惟未能得到立法會三分之二多數的支持而失敗告終,他反問:「我們回想一下,五年前大家對政改方案的分歧是甚麼?這些分歧在這五年有沒有收窄過?經過這五年,特別是過去幾個月的風波,大家覺得我們距離共識,是近了抑或遠了?」

他又重申,若不顧「一國兩制」的原則、法律框架、政治環境、矛盾和分歧,貿然重啟政改只會是徒然,他直指:「以目前的情況,若然我罔顧現實,重啓政改,才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聶德權指現時社會上總是瀰漫著一股浪漫的理想主義,將理想凌駕於一切現實,「每當達不到想要的結果就絕不罷休,當社會未如己願地改變時,甚至會出現一種『攬炒』、玉石俱焚的聲音,將訴求訴諸暴力,年輕人因此押上自己的前途,這些現象實在令人擔憂。」

他指出香港是法治社會,示威者不論背後的理念是崇高或低劣,縱火、擲磚等違法行為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些被捕的示威者只得十多歲,大好的青春可能就此斷送,而社會上仍有人不斷鼓勵他們繼續下去,是於心何忍呢?爭取不到年輕人心目中想要的香港,就要將幾代人建立的香港打個稀巴爛,大家最後會得到甚麼?下一代又會得到甚麼?」他在文末引用近期流行經常被引用的「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指自己與觀瑪人一樣,都是在自己的崗位為共同目標「各自努力」。
 

聶德權畢業於觀塘瑪利諾書院。(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聶德權回信全文

【給觀瑪校友的回信】

觀瑪校友:

感謝你們八月七日的來信(http://bit.do/e4c7B),讓我有機會跟大家分享我在這段日子的想法和感受。

過去兩個月,我相信每一位香港人,包括觀瑪人,亦包括政府的每一員,心情都十分沉重,為香港的情況憂心;很多人都會問自己,可以為當前的局勢,為香港做甚麼。我作為特區政府管治團隊的一員,同樣時刻思考如何應對現時的困難局面。

觀瑪的師弟妹們,我和你們一樣對社會動盪不安,感到痛心難過。社會上有人和你們一樣,認為重啟政改是走出目前困局的最終出路。根據《基本法》,「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是《基本法》訂下的最終目標,我明白社會,特別是年輕的一輩對「一人一票」的追求,亦知道特區政府不應迴避政改問題。

回歸後我們經歷過三次政改,每一次都是按照《基本法》的規定,嘗試平衡各方的意見,求同存異,希望可以踏前一步。我們要明白,香港任何政治制度的改變都必須嚴格遵守「一國兩制」的原則,符合《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相關決定訂下的法律框架;任何方案要獲得通過,都必須得到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支持、行政長官同意、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三方缺一不可。五年前,上一屆政府用了二十個月的時間推動「一人一票」的普選行政長官方案,最終未能得到立法會三分之二多數的支持而失敗告終。我們回想一下,五年前大家對政改方案的分歧是甚麼?這些分歧在這五年有沒有收窄過?經過這五年,特別是過去幾個月的風波,大家覺得我們距離共識,是近了抑或遠了?

大家或許會問,你不提出來讓大家討論,如何尋求共識?說一句「重啟」容易,但要令「政改」成功才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如果我們不顧「一國兩制」的原則,不顧法律框架,不顧實際的政治環境,不顧矛盾和分歧,貿然重啟政改只會是徒然。作為主事官員,我一直努力促進各方的溝通,建立信任,去討論如此具爭議性的議題。不過,以目前的情況,若然我罔顧現實,重啓政改,才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年輕人必定會問,為何我們要妥協?

年輕人或許不只滿足於物質的需要,希望追求理想的價值。但現時社會上總是瀰漫著一股浪漫的理想主義,將理想凌駕於一切現實,每當達不到想要的結果就絕不罷休,當社會未如己願地改變時,甚至會出現一種「攬炒」、玉石俱焚的聲音,將訴求訴諸暴力,年輕人因此押上自己的前途,這些現象實在令人擔憂。

香港是法治社會,示威者不論背後的理念是崇高或低劣,縱火、擲磚等違法行為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些被捕的示威者只得十多歲,大好的青春可能就此斷送,而社會上仍有人不斷鼓勵他們繼續下去,是於心何忍呢?爭取不到年輕人心目中想要的香港,就要將幾代人建立的香港打個稀巴爛,大家最後會得到甚麼?下一代又會得到甚麼?

我在政府工作三十多年,擔當過不同崗位,處理過大大小小的政策、法例制訂、制度改革,是否每一次都完全符合我自己心中的理想?肯定不是,但現實是社會有不同的意見,很多時更是非常分歧的意見,我的責任是仔細考慮和平衡不同的意見,透過溝通爭取最大的共識。妥協不等於屈服,懂得妥協,或許至少能夠向理想走近一步。

觀瑪的師弟妹們,我們都希望見到香港能夠在「一國兩制」下繁榮穩定,我們的核心價值,包括自由、人權得到保障,政治制度能夠循序漸進地發展,這一切都是建基於「一國兩制」的基礎。我們每一個人心目中對「一國兩制」的理解,或許有不同,有人認為「一國」說得太多,但亦會有人覺得太多人只強調「兩制」,忘了「一國」。以政改為例,香港人普選的行政長官不單要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亦是由中央任命,需要向中央負責,這是「一國兩制」下我們不能忽略的憲制基礎,如果我們無法在這些原則問題上取得共識,社會難以展開具建設性的討論,亦無從解決香港大大小小的政治爭議。

「一國兩制」作為新生事物,必然要在探索中前進,分歧需要透過溝通收窄,暴力抗爭不會為我們帶來共識。政府的目標與所有香港人都是一致的,但我們不是光談理想,而是堅持以務實、理性的方式走下去。綜觀全世界的經驗,任何社會制度的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過程總是時而順利、時而顛簸。網上流行說「兄弟爬山」,我們亦是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共同目標「各自努力」。

你們贈我的母校校歌節錄,令我想起另一節:

“God’s love shall be our banner,
Through life’s long, arduous fight.”

願我們在這建設香港的路上共同努力。

師兄
聶德權
2019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