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通識卷問新聞自由與國家安全 葉劉斥不公:改卷員都未必識

撰文:翟睿敏 陳綽嵐
出版:更新:

2020年中學文憑試(DSE)核心科目通識科筆試今日(27日)開考,當中卷一必答題引述《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指人人發表自由之權利,受尊重他人權利或名譽、保障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等限制,要求考生按提供資料就新聞自由及社會責任之間的兩難情況闡述答案。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葉劉淑儀表示,必須對《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及相關判辭了解得非常透徹,始能答得好,直言考題對考生不公平,「學生根本唔識答,改卷的老師都未必夠水平」。經民聯議員、關注通識教育聯席會議召集人梁美芬認同該題內容敏感,她認為任何自由都不應凌駕國家安全。
不過,公民黨議員郭家麒認為,極權國家都以國家安全、社會秩序為由,打壓新聞自由,很多國家都視新聞自由為不能破壞的原則。

通識科卷一必答題談新聞自由及保障國家安全問題。(梁鵬威攝)

通識科試卷分為卷一必答題及卷二選答題,當中必答題第三題涉及「今日香港」單元,提供資料A「公眾對香港新聞自由的意見調查結果」;及資料B的2010年一份期刊文章及2018年的報章評論,內容包括引述《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有關出版及發表自由的條文,設有尊重他人權利或名譽、保障公家安全或公共秩序等限制,「新聞自由並不是絕對」。

題目要求考生根據資料,描述公眾對香港新聞自由意見的主要特徵;和就試題提供的資料及就自己所知,指出兩個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之間可能出現的兩難情境闡述答案。

葉劉:考題對考生不公平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新民黨葉劉淑儀表示,有關考題對考生不公平,指必須對《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人權法》及相關判辭了解得非常透徹,始能答得好,直言「學生根本唔識答,改卷的老師都未必夠水平」。

葉太指,國際間就言論、新聞自由與國家安全有大量討論,並非只提供少許參考資料,就可讓考生了解背景,質疑考評局出卷不當。至於應如何回應考題,葉太指ICCPR第19條有詳細論述,在保障國民安全的情況下,某些自由權利會受限,舉例指若某人以新聞自由為名,撰文攻擊其國家貨幣,已構成金融安全問題。

她又指,知道有學生擔心評卷員立場問題,作答時要刻意迎合某方立場或政治正確,但通識科理念本非如此,重申通識科有很多問題,不應成為DSE必修科。

梁美芬:任何自由不應凌駕國安 郭家麒:不容限制

本身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的梁美芬認為,任何自由都不應凌駕國家安全,包括新聞自由,又指以往香港提及新聞自由時,只提及ICCPR中第一、二款「人人有權持有主張,不受干涉」及「人人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而沒有提及第三款指「本條第二款所規定的權利的行使帶有特殊的義務和責任,因此得受某些限制」。她認為試卷只是將第三款列出,每種自由都有相應限制,又稱每個國家都有同類限制,保障國家安全及秩序。

公民黨議員郭家麒則指,如果社會重視每個人的自由,沒有任何因素是凌駕於新聞自由,不能容許任何藉口加以限制,又指「極權國家」都以國家安全、社會秩序為由,打壓新聞自由,因此很多國家都視新聞自由為不能破壞的原則。他表示,通識試科目的是讓學生以不同角度思考,考評局對題目不應設標準答案,將新聞自由受制於普通市民不能控制的因素,如國家安全或社會秩序。

+2

梁美芬再倡改為選修科

梁美芬再次要求將通識科改為選修科,讓學生有自由選擇,指無論是文科生或是理科生都需花費大量時間準備通識科,而且考生毋須了解題目背後的議題,答題時只是「反射動作式」作答,有違通識科的原意。

郭家麒表明不同意,指通識科鼓勵及教育學生可以從多角度思考,有其必要性,令中學生可擴闊眼光及接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