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民主黨換領導層後何去何從? 一個掀動香港未來政局的關口

撰文:沙半山
出版:更新:

民主黨於剛過去周日(12月6日)選出新領導層,由南區區議會主席羅健熙當選新任主席,以36歲之齡成為該黨歷來最年輕主席;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及觀塘區議員梁翊婷任副主席,原主席胡志偉、副主席尹兆堅退下火線(另一原副主席為羅健熙)。是次改選,一般被視為民主黨完成新老交替的新章。
作為民主派的標桿性政黨,尤其作為傳統溫和泛民的旗艦,民主黨新領導層上場,外界關注其未來往何方向走。特別是經歷了去年反修例風波、《港區國安法》實施、民主派全面撤出立法會等大變局後,民主黨換屆後所走的路線,對香港未來政局、與北京之間的互動亦將起着關鍵性的影響。
——析民主黨換領導層(三之一)

▼民主黨新一屆領導層▼

十年路線重整 民主黨的十字路口

十年一關口,2010年,民主黨的遭遇改寫了香港選舉的歷史。當年,民主黨力排眾議不參與公民黨、社民連發起的五區總辭行動,多名成員包括何俊仁、張文光、劉慧卿等破天荒步入中聯辦談判政改,最終促成「超級區議會」方案,成為回歸至今唯一通過的政改。民主黨於此一役,確立了溫和泛民形象,可惜亦因此負上政治代價,於派系內受到人民力量等新興激進政團攻擊,於緊接而來的2012年立法會選舉一直處於捱打狀態,戰績大受影響。可能因為猶有餘悸,可能因為心生不忿,民主黨自此開始懷疑起自己的溫和路線來。

2014年兩傘運動無功而還後,傳統泛民主派無可避免面對兩個「瓶頸」。一方面,他們未能解答一道考題,就是在「8.31落閘」的新局面下,民主派應如何走下去,帶領香港衝破政改困局;另一方面,面對新生年輕一代日漸激進化,他們未能發揮激濁揚清的定海神針作用,當有人將回歸廿年民主無寸進的責任怪到老一輩泛民頭上時,他們亦缺乏擲地力聲據理反駁的有力論述。民主黨作為傳統泛民第一大黨,自然地,所受到壓力最大,面臨的攻訐亦最多,因而得票一直被新生的激進民主派、本土派搶奪、瓜分。

兩難路線拉扯下 逐漸被牽著鼻子走

於是在民粹、選票壓力下,民主黨路線亦出現微妙轉變。反修例風波中,民主黨有被激進派「牽著走」的現象,具體表現包括當遊行示威演變成暴力和嚴重違法行為時,仍未有割席。這與民主黨一直秉持的「和理非」路線可謂愈走愈遠。在議會層面,民主黨亦配合不斷點人數等方式拉布,並和應民主派35+主張,通過爭取立法會過半數後癱瘓議會來迫使政府回應政治訴求。

於立法會選舉延期、議會延任後,民主黨亦未能擺脫激進派系的繮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原先表明傾向留任,但在抗爭派持續輿論攻勢下,民主黨最終讓步,帶頭發起民調定去留,雖然最終因去留皆不過半而留下,但明顯是屈服於「群眾壓力」。11月11日,人大公布決定DQ四名現任議員後,民主黨帶頭總辭,自絕於議會以外,如果這是逼於形勢的無奈之舉,那麼總辭後如何繼續引領香港的民主之路,如何帶領民主黨走向健康發展之途,便應該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理性抉擇。

面臨《港區國安法》實施、民主派總辭後的新局面,新任的民主黨領導層,到底會帶領該黨走向何種路線?這不僅關乎民主黨的命運,更關乎香港政局的命運。要明白,民主黨始終是本港最老牌的民主派政黨,並且長期扮演派系內較溫和的角色。該黨的一舉一動,對於整個民主派,尤其其他傳統泛民政團如民協、工黨等,都具有風向標的作用。如果連民主黨都愈來愈激進化,對未來香港政局將帶來難以扭轉的影響。

▼2010年五區總辭、政改爭議▼

+1

激進化豈止偏離民主黨初衷 整個香港也付沉重代價

首先激進化可能偏離民主黨原本的初衷,即過往和平理性非暴力、體制內爭取民主的路線。此外,對其自身和整個香港的政治代價也是極高。

從今年7月公民黨深陷DQ雷區,以及選舉主任列舉其被DQ的理據,可見在北京眼中,與外國聯繫向中港政府施壓、透過阻延政府運作達到政治訴求,都屬「死罪」。況且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嚴重干擾、阻撓、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權機關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權機關依法履行職能」都屬顛覆國家政權罪。

可以預期,在目前國內國外政局大劇變下,北京對於本港任何過激「抗爭」行為都不會手軟。如果連民主黨都向激進滑落,意味着最後一個傳統泛民大黨都與中央全面切割。如是者,民主派與北京再無溝通妥協的空間,不難預期,北京在此情況下會繼續收緊對港管治力度。往後,本港民主派與北京的衝突局面將會進一步加劇,政治亂局持續,甚或加劇。

落到具體情況,民主黨乃至整個民主派的參選之路將很大範圍被斷絕;即使能夠入閘,若回到議會內仍然繼續用極不合作的態度拉布,被重新DQ趕走的機會也相當大。基於現時建制派無法有力扮演監督角色,當中的既得利益集團更是壓根兒無心解決香港深層次經濟民生問題,甚至絞盡心思鞏固現時的不公平社會資源分配制度,倘若議會內再無溫和、理性的反對力量制衡,政府施政將會全面失去監察,繼續怠政,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等深層次矛盾問題更難解決。

對於民主黨自身,繼續從事激烈抗爭,也會提高其法律風險。當抗爭力量重心由體制內轉移到體制外,可以預期將會有更多違法的抗爭行為出現,更多民主黨人士將會被捕,輕則非法集結、公眾妨擾,重則因違反國安法而入獄。

民主黨於修例風波爆發以來,在議會內抗爭行為愈來愈激烈。圖為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於5月《國歌條例草案》二讀期間投擲臭彈。(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新領導層路線未清晰 擇善固執擔負歷史角色

民主黨前副主席、前立法會議員尹兆堅較早前接受《香港01》專訪時,否認民主黨忽然激進化。他認為社會要先平心靜氣嘗試了解政黨路線變化是基於甚麼因素,民主黨不是背棄過往的政治路線,而是政治形勢愈來愈嚴峻之下的回應。

不過他尚未解答的是,如果連民主黨這個泛民第一大黨都帶頭走向激進,誰還可以扮演溝通角色?繼續這種兩極化、對抗先行的政治氣氛,對香港又有何出路可言?

民主黨新領導層中,兩名副主席中的梁翊婷給人的印象較「激」,林卓廷與劉慧卿等「元老」關係密切,近期較受注目事件是在元朗「721」事件中被指扮演重要角色,而新任主席羅健熙或許基於對民主黨的保護,在該黨未來路線的問題上,目前似乎仍未顯露真正的籌算,至少未有向外界鋪展清晰的藍圖。民主黨在香港傳統民主派內,甚至在整個香港民主運動中,仍然肩負着歷史賦予無可替代的角色和重要性,決定未來路線前,必須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