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兩會提22項建議 大灣區城市均可一簽多行赴港 廣州為試點
全國兩會將於3月初在北京召開,工聯會向兩會提交22項建議、提案和社情民意內容。其中,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提出擴展「一簽多行」至粵港澳大灣區內更多城市,建議選擇以廣州市為試點,先以廣州戶籍居民試行簽注,再逐漸開放持廣州居住證的非戶籍居民申請簽注,期望最終大灣區所有內地城市居民均可辦理「一簽多行」簽注赴港。
建議一簽多行擴展至其他城市 赴港內地勞工需在勞務經營公司註冊
吳秋北指,隨著香港的交通和接待能力的提升,「一簽多行」具備擴展灣區其他城市的條件,建議選擇以廣州市為試點試行「一簽多行」,先以廣州戶籍居民試行簽注,再逐漸開放持廣州居住證的非戶籍居民申請簽注,最終擴展至大灣區範圍內的內地城市。
此外,他建議加強內地輸港建造業勞務中介公司監督管理,指外勞遭受不同程度剝削,建議參考香港註冊建築工人名單制度,赴港內地勞工在勞務經營公司登記註冊,香港公司則只能從登記名冊招聘外勞,並成立以工會主導監督視窗,內地與香港工會互通個案資料。此外,他亦提出在河套區研究建立大灣區中醫藥行業合作研發中心的建議
黃國:訂立南沙—香港培訓體系 設港人在內地求助機制
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工聯會理事長黃國介紹兩項提案及一項社會民意,包括關於督辦《南沙方案》深度落實的提案,建議設立督辦《南沙方案》深度落實機制,訂立南沙—香港培訓體系,擴展職業技能互認。
他又提出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新質生產力職業教育培訓學校和實習基地,指大灣區已有學校提供銜接香港的課程,但職業培訓這一塊仍然空白,建議成立粵港澳大灣區跨區域協調機構、完善大灣區兩地學歷、資歷及工作經驗的互認機制等。
關於設立港人在內地遇事求助機制的社情民意,他指愈來愈多港人到內地工作及生活,但出現跨境匯款、爛尾樓、房產糾紛,工會近年接獲近千宗個案,呼籲設立專責機構或部門,接受港人在內地特別是灣區內地城市遇到的社會民生事務的求助、諮詢和投訴。
馬光如建議成立「大灣區非緊急轉運服務中心」
全國政協委員、工聯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光如建議成立「大灣區非緊急轉運服務中心」,提供資訊、監管市場服務規範、服務素質、車輛安全規格等,並開通緊急服務熱線和服務網站、小程式等,提高內地港人對服務及平台的認知度,並更好了解及安心使用非緊急轉運服務。
她指,現時大灣區各個城市凡有居住證的內地港澳長者,享有當地免費或優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安排,但未能享有跨市公交優惠福利。她建議灣區九市聯合發行一款以固定價錢售賣的「大灣區長者優惠通用卡」,方便長者於九市間出行,更好支援到內地養老的港澳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