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北4000字批「地產霸權」 發起「新工運」促懲罰囤地發展商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工聯會會長兼港區人大代表吳秋北近日不時在報章撰文,早前曾批評有壟斷集團為轉移矛盾,「暗中勾結反對派,製造政治麻煩,和中央較勁,以維持資本壟斷。」他日前再在報章發文,詳述香港面對的困局,又指「地產霸權」如何窒礙香港社會發展,促政府應通過多項政策釋放土地。
吳秋北指出,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已因為資本勢力盤根錯節、政府暗中襄助,在市民心中積怨成疾,強調新工運就是要發動變革的力量,督促政府提高土地儲備,打破資本定律,用地於民。

吳秋北指,房屋問題是香港的頑疾,是打工仔的沉重負擔,若無法解決打工仔和基層房屋困境,「智慧型宜居城市也不過是少數人的愜意,更加劇貧富差距」。(資料圖片)

吳秋北近日發表「新時代工運」論述的系列文章,今日再發表第三篇超過4,000字的長文,指出房屋問題是香港的頑疾,是打工仔的沉重負擔,雖然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要將香港打造成智慧型宜居城市,但若無法解決打工仔和基層房屋困境,「智慧型宜居城市也不過是少數人的愜意,更加劇貧富差距」。

文中又指,公屋供應不足,輪候時間不斷延長,基層住戶租劏房,夾心階層高價租私樓,不同階層都為負擔高樓價而降低生活質量。吳秋北認為,即使政府將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調整為7:3,面對土地儲備、熟地及房屋興建不足,比例如何也成為空談。

質疑保育面積廣 指取10%土地建屋可大大紓緩問題

吳秋北強調,香港不是土地不足,而是住宅土地開發不足,他舉例指郊野公園面積佔香港四成土地面積,當中75%的郊野公園屬於受保護用地,形容香港大規模和比例的郊野公園土地,在全球非常罕見,「有多少是真有保育價值,有多少只是地產商打手為高地價政策服務而渲染出來的『假保育」』?」吳秋北認為,只要找到當中10%生態價值低的土地用以興建房屋,人均居住面積就可翻一倍,市民面對的居住問題亦可大大解決。

吳秋北認為,只要找到當中10%生態價值低的土地用以興建房屋,人均居住面積就可翻一倍,市民面對的居住問題亦可大大解決。 (資料圖片)

批政府放手放權地產商 有失職之嫌

另外,吳秋北亦批評「地產霸權」打手和文宣用盡各種藉口、名堂阻止住宅土地開發,「每塊土地都總能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能起樓』」。他又指近日有人提出不應動用農地,因為要作本地農業和糧食「自給自足」,「說穿了,這不過就是為地產霸權壓抑住宅供應的手段,以讓他們繼續吸血而已。」

吳秋北指,根據《基本法》第1章第7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港府負責管理、使用、開發、出租或批給個人、法人或團體使用或開發,其收入全歸香港特區支配。他認為,若視政府作為香港土地的地主,政府就是將土地的使用、開發、收益,放手放權予地產商,由他們根據本身的利益進行市場化操作,導致土地產值為極少數人佔有,未能推動社會均衡發展,實現全民共享。吳秋北強調,政府作為向中央負責的「地主」,實在有失職之嫌。

吳秋北強調,若政府有魄力和決心解決基層房屋問題,更應善用手上權力啟動《收回土地條例》作釜底抽薪之策。(資料圖片)

引用習近平「房住不炒」 強調地產不可作財富轉移工具

吳秋北表示,政府絕不能夠縱容大量囤地的地產商利益至上予取予攜,強調資本財團作為社會發展的最大既得利益者,只有政府通過強有力的政策限制、規管,才能平衡資本傾斜。他引用國家主席習近平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強調地產不可以成為財富轉移的工具。

吳秋北建議港府效法內地及澳門,立法打擊囤地。他指內地《土地管理法》禁止閒置耕地,而《房地產管理法》則規定開發商要在指定年期內動工,如兩年內未動工政府可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吳秋北建議港府可在土地合約內訂明動工和銷售期限,逾時可徵收空稅甚至收回土地,亦可限制違規地產商競投新土地,以防止囤地及操控房屋供應。

至於租務市場方面,吳秋北指有個別人士擁有多個以至大量物業,另有些人則沒有物業必須租屋,造成房東議價能力高、奇客議價能力低,大幅加租和迫遷問題嚴重。吳秋北倡議租金管制,指租金加幅不應高於住戶收入升幅,以壓抑租金佔收入比例。

促政府要有擔當 啟動《收回土地條例》作釜底抽薪之策

最後吳秋北稱,支持政府在發展建設中投入必要資源,維護香港生態環境,「但是對社會上一些因噎廢食的觀點,無法認同」。他認為政府應有所擔當,以科學、全面、發展、突破的理念平衡香港的土地開發、房屋建設。吳秋北強調,若政府有魄力和決心解決基層房屋問題,更應善用手上權力啟動《收回土地條例》作釜底抽薪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