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參選立法會須克服的5道難關 第4關闖不過「兩頭唔到岸」?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民主黨今日(26日)召開會員大會,決定是否參選今年12月的立法會選舉。在新選舉制度下,可以預期民主派支持者投票意欲會降低,作為民主派最大黨派,民主黨的取態在整個非建制派內仍是重要的「風向標」。
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近月多次撰文,將民主黨是否參選提升到擁護《基本法》,甚至「求生」或「求死」的層次;內地學者田飛龍更稱,如不參選、不合作、不妥協、阻止他人參選、破壞選舉,等同「選舉攬炒主義」。
本文整合多名政界人士、學者對於民主派參選的分析,總結出民主黨,以至整個民主派如要參選,必須面對的4個難關。前4個只要有任何一處無法解決,足以封堵參選之路......

▼民主黨就參選問題身陷內鬥▼

+1

第一關:黨內爭拗

撇除能否入閘,參選與否本身在民主派內就屬高度爭議的議題。新選制下,有人認為參選門檻大幅提高,例如要取得五大界別各至少兩票提名,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曾形容,向建制爭取提名是「屈辱」;支持參選的人的認為應寸土必爭、在議會內保留民主派的力量,對民主派生存相當重要。

民主黨早前已因參選問題鬧得不快,反對參選的副主席李永達出走英國後,黨內「參選派」梁翊婷、蘇逸恒疑似在社交網站攻擊李永達,引來在獄中的前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林卓廷炮轟,黨內呈分裂之勢。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李華明近日更表示,若民主黨最終決定棄選又不解散,他會選擇退黨。

因此民主黨如要參選,第一件必須擺平的事,是如何安撫內部反對參選的聲音。尤其現時香港政治局面仍處於低氣壓,因初選案被還柙的民主黨成員,仍有一定黨內號召力,一名政界人士向筆者反映:「最大的問題是參選派現時在黨內沒有足夠號召力,(元老)出一個fb post都足以搞死你。」

盧文端近月多次撰文「放風」,形容民主黨參選與否是「求生」和「求死」的分別。(張浩維攝)

第二關:向建制「拜票」

在新選制下,立法會選舉參選人須在五大界別選委中,各取得至少兩個提名。基於新一屆選委會絕大部分是建制派,意味民主派若要參選,須向各界別的建制選委「拜票」,其中又以第五界別難度最高,即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基本等同「國家隊」。

在選委會選舉前後,已有多名建制派人士被問到會否提名民主派,口徑基本一致,即「會提名愛國愛港的人士」。北京出手改革香港政制,強調「愛國者治港」,以往建制、泛民二分可能不再適用,凡參選人士必須證明自己是「愛國者」,而民主派能否取得提名,取決於參選人本身政治定位、昔日行徑之餘,亦要視乎中央會否「開綠燈」。

▼狄志遠當選選委▼

第三關:通過資格審查委員會

新制度設資格審查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李家超領導。在剛過去的選委會選舉中,熱血公民鄭松泰因被裁定並非真誠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被裁定提名無效及即時喪失立法會議席,成為資審會「第一滴血」。盧文端其後解讀指,鄭松泰被DQ正好劃下一條線:鄭松泰有參與2019年暴亂事件(指反修例衝突)、公然作出一些蔑視國家和挑戰「一國」的行為,因此不能參選。

不過,資審會最後未有公布DQ鄭松泰的詳細理據,外界對新遊戲規則的界線,未能充份掌握,透明度仍有待加強。最近區議員宣誓,民主黨蘇逸恆被視為「參選派」,按照盧文端定義,應是一名務實的「求生派」,可是他又曾在民主派初選中,排在許智峯名單後方,最終被政府裁定宣誓無效,即時失去議員資格。

一名不願具名的民主派人士點出背後的矛盾心理:當連能否取得提名屬未知之數、「紅線」不清晰,如貿然公布參選,最後真的在提名或資格審查上「翻車」,該如何自處?

▼民主派7名港島區議員被DQ 包括「參選派」蘇逸恆▼

+2

第四關:選民支持

這相信是眾多關卡中,最難渡過的一個,因為政黨的政治命脈,相當程度來自群眾支持。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毫不客氣地表示,「反中亂港」和「激進勢力」背後的民意,不會在地區直選中反映出來,「愛國愛港」的候選人不會刻意、亦毋須尋求那些民意的認可。換言之,原先支持較激進派別的選民,在新選舉制度下已沒什麼選擇。

所以這是一個兩難矛盾:因為過去兩年社會撕裂嚴重,民主派支持者一時三刻難以「轉身」,《香港01》早前亦獲悉,民主黨上月曾委託私人公司進行民意調查,結果逾六成受訪者不支持參選立法會。新選舉制度大幅提高民主派參選門檻,民主派選民投票意欲本身已很低,如民主黨希望參選,需要找出非常充份的理據說服選民。

中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表示,民主派參選終究是「一場deal(交易)」,視乎北京開出什麼條件,只要談得成,提名票、資格審查委員會都不是難事,自然有人「引路」。不過他關注到,民主派個別人士為了參選,在立場、原則如何讓步,而作這些妥協又會否反過來開罪原先支持泛民的選民,最後「兩頭唔到岸」:「舉個例,如果連『平反六四』都說不得,民主黨原本的選票都拿不到,那參選還有什麼意思呢?」

第五關:新形勢下如何滿足選民期望

假使民主派克服種種難關當選成功,進入議會後亦面對多重挑戰。立法會議員可運用身份,向政府施政提供意見、接受地區居民求助、要求政府交出資料等,但選民的期望可能不止於此。

其中無可避免的難題是,日後面對一些存在政治爭議的法案,如《基本法》廿三條立法、潛在的「假資訊」立法等,在議會內表達反對意見後,如果沒能帶來絲毫改變,應當強烈抗議,還是繼續投反對票便足夠?

不參選的難關

不過,民主黨若然不參選,亦要回應在國安法年代下,政黨不參選究竟有何角色。近日民主黨創黨成員李華明表示,若民主黨作為政黨不參選,將失去發聲平台,違背政黨的基本功能,屆時民主黨已完成歷史任務,倘民主黨不解散,他只好無奈退黨。

李華明的言論或許不代表黨內主流,但也確實道出不少人的疑問:民主黨不參選,該如何走下去?議席是政黨生命線,沒有立法會的最大平台,又如何與政府就政策問題討價還價?相信這是黨主席羅健熙需要解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