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40席選委界成建制「魷魚遊戲」 直選無睇頭顯尷尬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12月立法會換屆選舉,提名期進入後半段,非建制派近日在尋求提名過程中,遇到不同程度阻滯,多人至今未拿到足夠選委提名,即使能報名亦有人須「轉區」,地區直選看似每區難有多於3人競逐,操作意味甚濃。有政界人士指,大眾市民無份投票的選委會界別,成為建制內部的「大廝殺」戰場,如同一場「魷魚遊戲」,反而更有睇頭。

民主思路黃頴灝轉區後成功報名

在新選舉制度下,參選立法會須獲5個選委界別至少各2個提名,其中尤其以第五界別「國家隊」難度最高,外界早預料對於非建制派相當困難。提名期展開後,區議員譚香文、方龍飛、新思維狄志遠於早期報名,但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在報章訪問中大呻其成員尋求提名並不順利;中科興業董事總經理潘焯鴻直指,第一至第四界別都有朋友表示願意提名,但第五界別遲遲未有回音,直至前日(11月7日)才出現「零的突破」。至於新思維,擬出戰地區直選的黃俊瑯、崔定邦,目前仍然未有「聲氣」。

民主思路成員黃頴灝昨日(8日)早上成功報名,不過其原先打算出戰新界北地區直選,但承認有人「建議」轉區,最終改為報名新界東北。新界東北其他已報名人士,包括民建聯陳克勤、新民黨李梓敬。在3人之中,黃頴灝承認知名度稍有不及,接下來選戰不易應付。

早前支持民主黨參選的前立法會議員李華明近日出席活動時回應記者指,某些曾經「好激」的民主派獲提名入閘,而不少中間及非主流民主派卻難獲提名,感到不明所以,亦對於民主思路參選人未獲足夠提名感失望,形容現在情況「愈來愈似清一色」。

「似乎連結果都predictable」

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於報章撰文指,非建制派提名困難的問題相信最終可獲解決,地區直選選區大都會有非建制派人士參與競爭。不過有非建制中人認為,有參選人須「向現實低頭」轉區才可報名,側面反映今次地區直選,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協調」,實際競爭程度有限,可能進一步降低市民投票意欲,「地區直選應該是最開放的吧?現在門檻也這麼高,似乎連結果都已經predictable(能夠預計)。」

選委會允「自由搏擊」反更刺激

相對之下,佔40席的選委會選舉反而更有「睇頭」。綜合政界消息,選委界別預計最終50多人報名,並容許一定程度的「自由搏擊」,目前已報名人士中,不乏知名度高的現任議員,包括民建聯葛珮帆和張國鈞、工聯會麥美娟、經民聯梁美芬、體演文出界馬逢國等,亦有一些在社會上知名度本身很高的人士,如盛智文、馮煒光等,以至各行業、領域的有份量人士。

有政界人士向筆者指,地區直選面向全港選民變數多,候選人維持在3人或4人,可控程度較高,但參選選委界者全屬建制派,只面向1,500名選委,安全系數高,可能因此開放競爭的空間更大,笑言這如同一場「魷魚遊戲」,要參賽者「互相廝殺」得出最後的勝利者,反而精彩萬分。

有民主派年輕一輩私下表示,新選舉制度下傳統泛民缺席,新冒起的非建制派亦未必符合原有的民主派支持者「口味」,因此陣營內對選舉的關注度一定下降,不過如果眼見一些具知名度的建制派「意外落馬」,亦樂於「食花生」。

劉兆佳認為,非建制派爭取提名困難,相當程度與參選人「不太敢接受愛國者稱號」有關。(資料圖片)

劉兆佳:不敢標明「愛國者」身份 影響選委提名意欲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競爭程度未必是北京當局最著眼的地方,個別參選人遇上提名困難,並不必然與什麼「選舉操作」有關,而是其本身的態度。他指,留意到有不少標榜自己為「非建制」的參選人,對於「愛國者」的稱號並不熱衷,甚至展示出某種「避忌」的態度。「新選舉制度就是要確保『愛國者治港』,但可能有人沒信心取得建制派的選票,而又不想得罪甚至想討好原本支持反對派的選民,所以還是有一定保留,想向愛國陣營保持距離。這不是說他們一定不是愛國者、一定入不到閘,但選委看在眼裡,也很難不產生懷疑,從而影響提名的意欲。」

劉兆佳認為,無論任何政治勢力希望在新制度下發展、有政治前途,至少都要表明「向愛國者過渡」的決心,並以現有的憲制秩序為基礎提出各類政見:「『愛國』這回事是沒有反對派的,只能在愛國陣營中,標明自己是當中的開明派、改革派。」

立法會選舉各界別參選名單,請按此參閱《香港01》選舉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