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委會解散騰空辦事處 地區人士倡暫作過渡屋:多屬地舖難改住宅

撰文:周皓宜
出版:更新:

政府今年內分階段解散逾1,600個互助委員會,部分互委會已於本月1日解散。政府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房委會轄下共約1,100個互委會辦事處,房委會將就騰空後的辦事處用途進行研究,如技術可行,會優先改為住宅用途、以及處理回收物料。
荃灣區議會主席陳琬琛今日(8日)表示,互委會會址大多數無窗,部分靠近大廈出入口位置,若改建成住宅須考慮私隱問題,認為改成供1至2人居住的過渡性房屋較合適。他建議空出的辦事處可供居民搬屋時搬放物資,也可改為提供托管及補習服務。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學鋒指,很多互委會會址都是地舖,未必適合改建成住宅,若改建作處理回收物料,做法可理解,但認為在「愛國者治港」下,可善用空間供選委會不同界別代表、社團、分區及防火委員會等使用,收集居民意見。

陳琬琛稱,互委會的角色相當重要,因他們由互選產生,了解居民需要,收集居民意見後向政府反映。他說,部分互委會解散後,有委員表示樂意繼續在區內聽意見,再向區議會反映,互相合作。

對於房委會表示會擴闊收集居民意見,居民可透過熱線及電郵等與房委會職員溝通,陳琬琛認為作用不大,因為居民喜歡與互委會和區議會直接反映意見,過往發放問卷回覆率極低,預料房委會難以做到互委會或區議會的角色。 陳學鋒指,房委會收集意見過程單向,而過往互委會可與居民互動,認為房委會仍做得不足,會向當局跟進。

關注互委會去向聯盟代表、荔景邨互委會主席方先生說,互委會會址沒有廁所,如果要改建,擔心歷史悠久的屋邨會出現安全問題。他又指,若果改成福利及其他用途,未能達至反映居民意見的用途,當局也沒交代審批機制和準則。他建議保留互委會,與居民直接互動,解決居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