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蓮:《國安法》落實前國民教育被污名化 推國教需持之以恆

撰文:廖珮言
出版:更新: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香港國安法》落實之前,政府在推動國民教育方面有不少波折,包括被污名化和扭曲,當局現時在概念上要正本清源,希望社會更支持國民教育的推進。
教育局將為幼稚園提供一筆過津貼,協助學校購買國旗及可移動式的旗桿,讓幼稚園在校內升掛國旗及舉行升國旗儀式,確保學生從小認識《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

公教科學生須參加內地交流團

國民及國安教育小組委員會今日(25日)首次在立法會開會,民建聯梁熙指,學界反映「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只分為合格或不合格,學生缺席參與該科要求的內地交流團,並不會顯示於其文憑試成績單,認為政策有漏洞。

蔡若蓮解釋,設立「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原意是不想學生只為追求分數,希望學生有深度學習,「唔用分數指揮同學」。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補充,除非學生有特別情況,如患重病,否則必須參加內地交流團;學生若因特殊原因而缺席,學校亦要用其他方法替代相關學習。

議員關注國教KPI 蔡若蓮:價值觀建立不急於一時

民建聯陳勇問及當局會否為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設立「時間表路綫圖KPI(關鍵績效指標)」,未來100天會達到特定目標。蔡若蓮指,學生在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的認知層面能容易檢視,但感情、認同和價值觀建立則不急於一時。她相信隨學生對相關教育的認知和參與度提高,感情亦會隨之加強。她形容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愛國教育需持之以恆進行。

工聯會吳秋北指,香港有很多歷史遺址,讓學生體驗參觀,關注學生在烈士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等重要日子的參與程度,認為學校在教學方面較少利用相關日子。康陳翠華說,當局已為學校製作「活動規劃年曆」,鼓勵在「九一八」或「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等重要日子舉辦培訓活動,以情感導引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