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財爺發展郊園邊陲口徑不一? 議員料非落閘 降溫後可續研究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重提郊野公園邊陲建屋,具體談到大欖郊野邊陲地可建3.5萬個單位,有望將公屋輪候時間由6.1年縮短至5年內,外界關注是否有意推翻前特首林鄭月娥的「土地大辯論」結果。事隔數日,特首李家超前天(7月30日)落區探訪後澄清,現階段看法是聚焦綠化地帶改劃、公私營合作、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北部都會區,郊野公園邊陲地並非優先考慮項目。
政府數日內就土地開發議題出現疑似不同口徑,引起外界關注。不過有熟悉土地發展的立法會議員相信,特首言論並非對郊園邊陲發展「落閘」,只是道出現階段政府開拓土地的優先順序。

謝偉銓:特首沒說不做 及早研究可應對未來需求

李家超周六(30日)回應記者提問時指,土地房屋發展需要「提速、提量和提效」,目前來說主力都是在現有土地來源盡量增加供應量,1.6萬多頃的綠化地帶是首要考慮,接下來才是郊野公園(邊陲)發展;連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及後受訪也稱,現時討論是否發展郊野公園較為「遙遠一點」,外界關注到政府口徑的變化。

不過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主席、建測規園界議員謝偉銓表示,政府有關綠化帶的研究一直持續進行,而郊野公園邊陲則是數年前房協展開研究後叫停,因此對政府來說,綠化地帶改劃當然是較「優先」的一項。不過他認為,特首也沒有說不做郊野公園邊陲發展,始終重啟研究到最終落實需要一定時間。他指,現時是一個合適時間重啟相關研究,方能未雨綢繆,總不可能等到土地短缺問題惡化後才工作,始終有關邊陲地帶的發展潛力,現時都只是估算,政府需要及早展開研究,有需要時才可拿得出手發展。

謝偉銓補充,任何地方要發展或多或少都會對生態造成一定影響,這是多與少的分別,現實上需要作平衡,取對生態影響較低的發展方案,而社會上有不同意見很正常:「正如你問住劏房的居民,他們支不支持盡快發展?當然會支持,因為他們居住環境水深火熱。但你問一些居住環境過得去的人,他們對發展又可能有不同看法。」他認為,政府需要作合理平衡,重申先行研究是較理想的做法。

劉國勳:多管齊下同時做

民建聯發展事務發言人劉國勳則指,眼見陳茂波言論在社會引起一定反響,特首的說法確實有降溫的作用,但認為這與重啟研究郊園邊陲沒有矛盾,因為覓地從來需要多管齊下,目前改劃綠化帶的研究應該繼續,甚至擴大至全港性的整全研究,了解本地綠化帶的狀況;郊野公園邊陲方面,研究也可以同步進行。

他表示,香港已發展土地大約只佔整體25%,仍然有不少地方的發展潛力有待考究,個人樂見今屆政府已有清晰方向,不再糾纏在「用與不用」的階段,而是有了用地的優次,讓人見到就不同土地發展方向都有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