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李家超出席次輪地區諮詢 與會者關注通關、 人口老化

撰文:鄭嘉惠
出版:更新:

繼上周首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後,特首李家超今日(27日)下午3時半,到港島南區舉行另一場地區諮詢會,出席的12名官員包括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及副司長黃偉綸,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
咨詢會開始前,舉辦場地南區官立小學附近有近廿名警員巡邏戒備,並有至少5架警車和鐵騎停泊路邊,但不似往年有請願市民,氣氛相對冷清。駐守的警員阻止記者逗留,檢查證件後放行進入學校。

這場諮詢會出席的官員,還包括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房屋局局長何永賢、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

有地區人士關注市區舊樓重建,希望將三、四層的舊樓強拍門檻降至65%,並協助小業主找專業人士估價,再與發展商商討補償。此外,九龍城附近不少地皮,地契列明是獨立屋,興建多層樓宇需要大額補地價,希望在要求加入社福設施的要求下放寬限制。

亦有人關注人口老化之下的社會問題,包括勞動力不足、照顧者支援等。

李家超表示,舊區重建門檻會積極考慮,亦希望在《施政報告》內就房屋政策有詳細交代。至於居家安老是政府的大方向,會研究更多照顧者支援。

+4

有參加者希望推行小班教學,並關注少數族裔權益,指伊斯蘭教徒崇拜、聚會的地方不足,建議讓伊斯蘭組織以較低價錢租用地方,協助教徒處理家庭、社區及其他問題。

亦有少數族裔表示很難有機會向政府提供意見,指不少少數族裔政策都是由華裔提出,未必真正了解他們的需要。此外,少數族裔亦希望貢獻社會,並在政府工作,但中文考試「肥佬」所以沒有機會。他亦表示,有很多老師教得不開心、學生讀得不開心,「小學二年班要做功課到半夜」,所以有大量人到外國讀書。

會展業界代表指,疫情下展覽受限,主辦機構難以經營,大型展覽亦因人流交往限制而去其他城市舉辦,希望政府增加支援,並盡快通關讓參展商可以來港。

有中產人士指,需要供樓、供養父母和照顧子女,政府除了扣稅之外沒有其他支援,形容中產是「邊緣人」,希望政府提供更多長遠支援。

有與會者指香港對高端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很低,而外國有大量資助吸引他們進駐,結果三份之二來港讀書的人都會離開香港,希望政府推出更多政策吸引人才加入。

8月27日施政報告地區諮詢,現場記者在另一房間內收看。(夏家朗攝)

在小組討論環節,李家超指文化、體旅及旅遊局會將體育普及化、精英化。他指有意見反映政府部門協作問題,三名副司長正進行跨部門統籌工作,指這是現屆政府着力改善的情況。

有與會者關注婦女支援,期望設立更多託兒中心,協助婦女重返職場,並要關注在職媽媽的健康。亦有人注重環保政策,指社區回收設備不足,希望加強回收網絡,並善用智能技術,推動上游回收、下游處理。

李家超表示,「係屋企都知道婦女力量好大,我知嘅」,會積極研究婦女政策。

有人形容在學院推廣粵劇要「過五關斬六將」,希望政府有更多幫助,此外要讓青年對未來就業有信心。另外有人關注,體育設施不足,建議在閒置用地設立過渡性社區設施。

與會者指資源有限要考慮增加收入,指東南亞和內地有不少天橋底賣廣告,政府可以效法。有人建議加強交流團資助,增長參觀時間,並加入義工工作。亦有中大學生建議設立青年大使,收集年輕人意見再帶入政府。

有人關注專業藝術訓練不足,香港小朋友僅「上興趣班」,埋沒很多有天賦的學生,令藝術培訓方面落後於中台等地,倡設立藝術中學。亦有與會者提出要加快推行漁灣邨等舊屋邨重建計劃,因可大幅堤升地積比,容納更多住戶。

▼8月20日首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