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陳穎欣:配套支援跟不上「文化藍圖」 倡文體藝產業化

撰文:文睿
出版:更新:

新一屆政府首份《施政報告》明日(19日)出爐,外界推測政府除了會着手拯救本地經濟外,青年事務和文化、藝術、體育發展,預計亦是今屆政府工作重點之一。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連同正就讀演藝學院的12歲小提琴手周汝樺接受《香港01》訪問,談到港府對本地文、體、藝青年人才支援不足,例如本地教育課程規限、訓練津貼少、職業發展藍圖不清晰,以至欠缺合適的訓練場地配套。陳穎欣坦言:「特首李家超提出『文化藍圖』,但好多政策都跟唔上。文化、體育、藝術係未來(發展)新動能,要提前培養人才、投放資源,令年青同家長安心,先可以留住本地人才。」

陳穎欣(左)邀請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三名的香港樂手周汝樺,對談學業與演藝事業雙線並行的困難。(張浩維攝)

外國年輕樂手參賽機會較多 本港教育限制多

周汝樺自6歲起學習小提琴,在短短4年間已達到演奏級文憑水平,今年8月,她自費到德國參加國際小提琴比賽「Kloster Schöntal International Violin Competition」,獲得第二名。周汝樺對音樂充滿熱愛,不過政府對音樂發展支援不足,亦為家庭帶來不少壓力。

曾就讀本地傳統名校的周汝樺表示,從小就想在音樂道路上發展,惟本港教育制度有不少限制:「放學之後有好多功課要做,少咗好多時間練習,擔心比較難進步。」加上學校規定下,難讓學生請假前往外國比賽,或成年輕人發展所長的掣肘。

周汝樺又指,在歐洲比賽時發現,很多與她同年的外國樂手已有豐富演出經驗,比賽時較不膽怯。相反,由於香港沒有足夠場地,以及政府對本地年輕樂手的重視程度較低,使她難以累積演出經驗:「政府支援比較少,演奏場地比較少同細,主要都係喺演藝學院同文化中心(表演)。」周母補充指,即使政府舉行演奏會,亦偏向邀請西方樂團,而非本地樂手。

+1

自費赴德參賽獲亞軍 回港後卻「無人問津」

周母指,女兒除了在演藝學院獲得學費資助外,在音樂旅途上從未得到政府的資助,是次到德國比賽更是自掏腰包。在世界賽事獲獎回港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等相關部門亦未有主動聯絡周汝樺,向她提供培訓資歷認證、行業發展和銜接教育等協助。被問到政府有沒有提供清晰的職業發展藍圖,周母說:「一路以嚟都係全靠我哋自己摸索,好多家長都話:『咁多資源培育一個人,唔想淨係佢淨係出嚟教琴』,睇唔到香港有咩發展(機會)。」周汝樺亦慨嘆:「如果冇屋企人支持,(小提琴手)好難喺香港成為終身事業。」

陳穎欣:政策跟唔上 青年難表現自己

陳穎欣表示,人才是香港的重要資源,亦是未來發展新產業及新經濟的成功關鍵,認為政府除了吸引頂尖人才來港外,更要着力於本地專才培育:「我哋成日講『文化四化』,分別係普及化、盛事化、產業化,及精英化,但點解咁多年嚟,年青人都係要飛到去歐洲比賽,而唔可以喺香港舉行國際、本地比賽,畀本地人才有舞台、平台發展呢?唔通要等好似周汝樺嘅人才去晒外國,之後再吸引外國人才?」她認為,香港政府未有為本地表演人才提供適當渠道或一站式平台,助他們面向觀眾。

陳穎欣認為,政府不應再以成績作撥款與否的準則,而是要思考如何協助青年將興趣轉化成事業,並將支援擴展至音樂及藝術文化等範疇,完善青年向上流的階梯:「當文化、藝術普及之後,有量就會有產業,喺香港開演奏會賣飛,都可以成為產業發展,更可以配合『十四五』規劃,令到本地人才有更多機會發揮所長,同時都可以避免佢哋因為經濟問題而放棄才能發展。」

倡增設練習場地及表演場館

除了供本地樂手表演的場地不足外,陳穎欣認為,政府亦未有為新興運動或小眾運動預留練習場地發展:「香港場地唔多,對發展音樂嘅設備同配套都唔足夠。早前訪問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由洪水橋起新市鎮開始,工聯會已向政府爭取預留土地畀總會,但到而家佢哋依然喺天橋底練習......佢哋係有健力士世界紀錄......政府應該要預先規劃,同埋預留位置畀佢哋發展。」不過她指,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早前曾向她透露,在《施政報告》會有「好消息」,將會着手解決練習場地不足的問題。

陳穎欣亦希望《施政報告》在支援青年多元發展方面有所着墨,建議政府須增撥更多資源,提供可持續的恆常支援,由文體旅局、民青局等相應政策局協作制定短、中、長期規劃,大力推動青年於專項體育運動、新興運動、音樂及藝術文化等領域的發展,包括研究擴大不同範疇的基金資助計劃、增建相關項目的練習及表演場地,讓青年能兼顧學業。

倡雙軌職業教育制度 兩階段選擇銜接專業

在教育制度方面,陳穎欣建議推行「雙軌職業教育制度」,分階段在初、高中學課程提供職業或興趣發展銜接路線,以令學生在此兩階段可選擇相關銜接專才教育,協助他們結合行業發展,及早做好生涯規劃。又建議大專院校應研究及跟進職業錯配,並提供大專程度的再培訓課程,推動空檔年(Gap Year),讓年青人有空間探索自身所長。

為減輕青年發展所長時的經濟負擔,陳穎欣認為政府亦應檢視學生資助及貸款計劃的「免入息」學債利率。她亦建議增設職位或推動社區活動及青年發展項目時,優先考慮聘用本地專才。此外,陳穎欣提出擴大及優化本地藝術、運動、學術等資歷認證,讓從事學術、藝術、專項運動的人士,有更多機會銜接內地以至海外的專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