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如何陷「核酸門」?商界議員未聞陰、陽外第三種結果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陳茂波被列為「康復個案」,雖經政府和當事人多番解畫,仍未能盡釋公眾疑慮。入境檢疫今年9月底放寬至「0+3」,登機前只須出示快測陰性結果,抵港後才需要檢測核酸,但疫情至今近三年,大部份市民的認知從來結果「非陰即陽」,即使是商界背景的議員亦表示,對「康復過案」這個分類聞所未聞。

事情發展至今,坊間主要疑團有二﹕一是判斷「康復個案」的標準是甚麼?二是陳茂波的CT值(抗體數量)是多少?這兩點仍未有明確答案。加上政府第一次出稿時,只形容陳茂波是「康復個案」、「不具傳染性」,郤避談檢測結果是陰是陽,惹來公眾猜測,「特權論」亦由此而起。有議員慨嘆,新政府將加強解說掛口邊,郤簡單一個「陽性結果」都要分兩次交代,徒惹爭議,正正反映政府仍未掌握傳媒和公眾的關注點:「唔好總係先入為主,覺得傳媒留難你,大家都係想搞清楚件事,一早解釋清楚啲,一定好好多。」

商界議員未聞「康復者」類別 林哲玄稱CT30劃界

政府表示,「0+3」實施至11月1日期間,即過去一個多月來,共有455名抵港人士申報三個月內曾經染疫、登機前快測陰性、抵港時核酸陽性,但由於沒有病徵、CT值較高,而不被列作剛感染及仍具傳染性的確診輸入個案,毋須接受隔離或紅碼限制。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昨日記者會說法,「0+3」實施之後,只須快測陰性即獲准登機來港。但抵港後的核酸檢測、如何才能獲得「康復者」的身份,他說CT值上沒有指定界線,要視乎每個個案的整體狀況,例如有沒有病徵等。不過,有兩名商界背景的立法會議員都表示,對「康復個案」分類聞所未聞,第一次聽聞有核酸陽性人士毋須接受隔離或紅碼限制,「何況仲要係一個知名度咁高嘅公眾人物。」

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則指,一般患者連續兩日快測陰性,已被視為無傳播性,可以結束隔離,但仍可能驗出小量病毒核酸。據他了解,若在海外確診,其後快測連續兩日呈陰性,回港後即使核酸檢測呈陽性,只要CT值高於30,便毋須隔離,相信做法一視同仁。

政府首稿避提陽性結果 CT值至今未交代

陳茂波11月1日傍晚抵港時,其實都明白外界着緊自己的核酸檢測結果,接受提問時着記者毋須猜測。同晚10時許,政府發稿指司長翌日將出席峰會,只交代陳被評定為「康復個案」,不具傳染性,故毋須隔離,但司長不會參與宴會活動。

到前日(2日)峰會開幕,陳茂波在台上除下口罩發言,經過一日發酵,政府發言人晚上11時28分再發稿,大篇幅講述海外抵港檢測安排,並終於在文末表明陳茂波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但CT值處於康復個案範圍內,而「毋須隔離亦不受『紅碼』限制」。陳茂波昨早連續第二天在峰會「除罩發言」,並首度在會場回應記者提問,以中英文回應質疑,11次強調在事件中沒差別待遇。

陳茂波。(廖雁雄攝)

「唧牙膏」回應閃縮 議員籲一次過完整交代

有不願具名的立法會議員反映,公眾對於政治人物有更高要求,尤其財爺作為特區第三把手,需要「whiter than white」(比白紙更白)。若然名正言順、理直氣壯,何不光明正大公開細節,包括核酸陽性及CT值結果,以至「康復個案」政策,一次過完整交代。政府卻偏偏選擇「唧牙膏」,到前晚才交代核酸檢測陽性結果,時間更是深夜時分:「營造咗種觀感,係佢閃閃縮縮,唔想咁多人睇到。」即使無違規都變得有理說不清。

對於陳茂波無戴口罩上台發言,該名議員指:「呢個唔係傳唔傳染嘅問題,而係政治觀感問題。」林哲玄則說「我自己就一定會戴」,建議正值康復期的人士戴上口罩,保護其他人。陳茂波自己則解釋,自與台下觀眾有一段距離,其他時間也有佩戴口罩。

議員促取消/放寬核酸:順水推舟檢討

新思維立法會議員狄志遠認為,政府應就事件多作解說,現時予人觀感對市民嚴厲、但對高官寬鬆。他希望政府藉今次機會,檢視「0+3」政策,看看有否進一步放寬空間。前食物及衞生局政治助理、選委界議員陳凱欣則認同,核酸檢測較為敏感,康復者很容易被當成確診者,認為長遠應思考康復者抵港後的核酸檢測是否還有必要。

一名資深建制派則指,既然爭議已經發生,不妨向積極方向想,考慮順水推舟,想想未來有什麼方法可改善或放寬檢測安排,例如核酸檢測可否一併提供CT值數據、清楚界定甚麼CT值可以提早結束隔離等,免卻爭議之餘更有助社會復常:「既然CT值30以上都可以出院(按:根據醫管局指引),即係當局都視呢啲人係安全,咁冇理由非住院嘅人又要隔離到有陰性報告為止,講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