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不足|4議員聯合要求保留伊院 九龍中建全新急症醫院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4名立法會議員舉行聯合要求政府在啟德醫院啟用後,須保留伊利沙伯醫院用地作醫療用途,及在九龍中規劃和興建全新全科急症醫院。醫管局回應指,黃大仙區的急症服務將會由啟德發展區新建的急症醫院提供,伊利沙伯醫院的急症服務將會遷移到該新急症醫院,屆時伊院位於京士柏的現址將會預留作醫療服務。醫管局會根據最新的服務需求推算,適時展開京士柏用地的整體發展大綱。

+1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指,本港醫療開支持續上升是不爭的事實,但服務是否有應有提升卻值得商榷,部份地區仍然面對醫院服務嚴重不足的問題。她強調醫院規劃不是:「數字遊戲或劃區遊戲」,以九龍西為例,區內人口截至2021-2022年度有260萬,長者有50萬,長者人口較2012-13年度上升逾3成,但同期病床升幅不足1成,造成輪候時間長的結構性問題。

她關注,按計劃當啟德醫院2025年落成投入服務後,現時伊利沙伯醫院的服務會移至啟德,但政府至今未交代日後伊利沙伯醫院「前途」,強調現時伊院的服務納入啟德醫院,解決不了十個煲六個蓋的問題。

九龍西立法會議員、民建聯的鄭泳舜也指,油麻地的市民若有急症,怎可能去啟德醫院?雖然廣華醫院擴建,但只能額外多約500張病床,病床總數升至不足1600張,仍不及現時有約2000張病床的伊利沙伯醫院。因此,他要求必須原址保留伊院的醫療服務,以滿足區內市民需要。

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指,地理上,伊利沙伯醫院作急症醫院,較明愛醫院更好,較少會受塞車問題阻礙交通,加上現時專科、掃描及手術輪候時間表不理想,認為伊院偌大的土地應保留作醫療設施。

九龍中立法會議員、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指黃大仙區缺乏全科和急症醫院,九龍中名義上有三間醫院,分別是屬社區醫院的聖母和佛教醫院,黃大仙醫院則是護理醫院,但該區是長者人口最高地區之一,缺乏急症醫院,不利對長者及長期病患。因此,期望當局考慮在九龍中建新的急症醫院。

醫管局回應指,黃大仙區的急症服務將會由啟德發展區新建的急症醫院提供,伊利沙伯醫院的急症服務將會遷移到該新急症醫院,該院急症室、包括急症科病房的總樓面面積較現時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增加約三倍,而屆時伊利沙伯醫院位於京士柏的現址將會預留作醫療服務。

醫管局稱,會根據最新的服務需求推算,適時展開京士柏用地的整體發展大綱。醫管局表示,在規劃和發展各項公營醫院服務時以聯網為單位,並會考慮多項因素,例如根據人口增長和人口結構變化推算的醫療服務需求、慢性病的上升趨勢、醫療科技發展、人手情況,各聯網的服務安排等。醫管局會監察各項醫療服務的使用情況,並根據香港各區的人口估算和政府的發展計劃,以規劃公營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