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民建聯倡改用方程式計算 顏汶羽:更具預見性

撰文:黎詠儀
出版:更新:

最新法定最低工資時薪40元今日(5月1日)生效,當局優化最低工資檢討機制的首階段諮詢期於4月24日結束。民建聯向政府建議以「與低薪行業僱員每小時工資第10個百分位」的工資水平掛鈎方程式,取代現時由最低工資委員會透過勞資協商釐定最低工資水平的安排。

民建聯人力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解釋,透過方程式釐定最低工資,便可以做到一年一檢,因為政府統計處每年都有收集相關工資數據,毋須額外資源處理;而建議的方程式能針對性地保障低薪行業中最低薪一群,符合政策初心。

他又指,透過方程式去決定最低工資水平也更具透明度和可預見性,勞資雙方可更易掌握工資變化走勢,優於現時透過勞資協商模式帶來的不確定性。

按現行機制,最低工資委員會每兩年就調整法定最低工資水平向政府提建議,委員會主要分析和考慮整體經濟、勞工市場狀況、競爭力和生活水平等因素,而當局又需要就38項數據包括本地生產總值、就業人數、零售銷售總額、破產個案、經濟自由度排名等進行分析,整個過程歷時20個月,再經由勞資雙方和學者協商最低工資水平。

約20萬低薪僱員受惠

顏汶羽解釋民建聯的倡議時指,這個資料搜集、分析和協商過程漫長,正是造成爭議的原因之一。他坦言,就38項指定數據進行資料搜集再分析模擬不同工資水平帶來的影響,竟究對最低工資受惠人的意義在哪?也令賺取最低工資僱員,「被迫」 每兩年才能調整薪金一次,未能一年一檢,變相令「在職貧窮」問題惡化。

他指,民建聯倡議以與「最低薪行業僱員每小時工資第十個百分位」掛鈎,以全港估計有約二百萬低薪工業僱員推算,即有約二十萬低薪行業的最低薪金僱員可以受保障,符合最低工資政策的原意。他又稱與哪個百分位掛鈎可以再蹉商,強調此構思是最針對性保障低收入僱員。

顏汶羽重申,統計處每年均有公布《收入及工時調查報告》,最低工資委員會亦會以報告作參考,認為民建聯建議與最低薪行業僱員每小時工資第十個百分位掛鈎釐定最低工資水平,符合科學、便於計算及能反映指定受眾的原則。

他又指,值得注意是在低薪行業工作旳僱員,不一定是低薪僱員,故若方程式最低薪行業僱員每小時工資第十個百分位掛鈎,可更精準地參考低薪行業中最底層員工的工資水平,能更精準地防止最低工資水平太低。他指,以2019年的統計處數據顯示,低薪行業僱員每小時工資第十個百分位數字,為時薪40元5角,接近今日(5月1日)生效的法定最低工資40元的水平。

根據政府的定義,本港的最低薪行業為零售、飲食、物業管理、保安和安老業。

保留行政會議最終決定權

據他了解,政府、勞資雙方對改用方程式模式釐定最低工資持開放態度,考慮到商界的憂慮,民建聯建議行政會議繼續成為「把關人」,即儘管每年最低工資水平已可透過方程式得出,但仍須交行會拍板,當遇上經濟下行或失業率高企的特殊情況下,行會可決定凍結或下調最低工資水平。而由於毋須再透過協商,最低工資委員會的功能應否改變,以至存廢皆可以再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