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熱話|街市老虎斑魚骨驚現腫瘤食安存疑?原來是努力上游所致

撰文:鄧穎琪
出版:更新:

最近有市民在網上求助,指自己在街市買了條老虎斑,差不多吃完時,赫見魚骨兩節脹起呈球狀,怕吃到了壞魚,擔心會否是腫瘤或骨刺之類。不過,有網民就解答,這條魚不是病魚,反而很可能是極其努力游泳的魚,魚肉吃起來更富彈性,到底為什麼?

有網民在facebook群組「香港街市魚類海鮮研究社」開Post,留言:「今日在元朗大橋街市買了一條游水老虎班,食到最後發現近脊骨位置有兩粒硬硬哋(嘅)嘢,唔知係咩呢?有啲驚驚!」

網友在街市買的老虎斑,魚骨上有幾個突起脹起的球狀物。(圖片來源:facebook群組「香港街市魚類海鮮研究社」Maureen Li)

老虎斑生了「鳴門骨」?

樓主怕自己買到了病魚,有人指這條魚會不會是中輻射、患癌、生骨刺、食藥太多等等,另有不少網民搞笑回覆,指老虎斑可能被裝了偷聽器、椎間盤突出等,但亦有幾位認真的網民不約而同地解釋,這是腫起的球狀魚骨,其實叫「鳴門骨」,出現的原因是這條魚生前居住的海域水流湍急、阻力大,魚要奮力游泳才能對抗強力水流,骨頭因而勞損甚至折斷,在再生過程中變粗。

日本網友Post過的鳴門骨鯛魚,鳴門骨是十分堅硬的球狀骨頭。(twitter:o_johnnie_o)

鯛魚最常有球狀骨 肉質更彈牙緊緻

幾年前都曾有網民吃到有這種球狀魚骨的魚,放上twitter求助,引起熱烈討論。「鳴門骨」名字由來是日本,日本有個地方叫「鳴門海峽」,水流正是十分湍急,當地的大型鯛魚許多都有球狀骨,日本人稱這些魚作生命鬥士,有釣魚專家更稱:「鳴門骨是在極限環境中生活過的魚才擁有的勳章!」由於這些魚運動量大,故此肉質也會較彈牙緊緻。

日本網民曾在twitter求助,表示買了一條有鳴門骨的鯛魚,帖文逾5萬人轉發。(twitter:o_johnnie_o)

野生魚才有鳴門骨?

從魚的外表去看,完全無法分辨出是否長有鳴門骨,要剖開魚才知道。理論上,這種骨頭在野生魚才有,一般養殖魚是沒有的。以今次的老虎斑為例,現時街市以養斑為主,但都有少量海斑,若果樓主在街市買到的是海斑而非養斑,則更大機會有鳴門骨。不過,都有一位網民留言說:「老虎班通常都是養,但有時個池水流太急,啲魚就無得抖了。」

資料來源:香港街市魚類海鮮研究社twitter:o_johnnie_oumituri.netpepee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