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腦|研究證實短片損害學生集中力、小朋友看海棉寶寶會變蠢?

撰文:鍾世傑
出版:更新:

抖音腦|研究證實短片損害學生集中力、小朋友看海棉寶寶會變蠢|日本政府進行了全國學力及學習狀況調查,證明同年紀學童,有長時間觀看TikTok(即:抖音)、YouTube Short 短片習慣的孩子,各科目習題的成績均明顯比不看的孩子來得低!與此同時,美國有研究報告指出,指看太多《海綿寶寶》卡通會令幼童變蠢!

短影片損學童集中力

網上有句「抖音一響、父母白養」,最近又有年輕人玩「啪藥挑戰」鬥吃過敏藥至死。網民不禁問,抖音真的會令人變蠢嗎?原來除了呃like跟風做蠢事拍片,觀看過多抖音/TikTok/YouTube Short快節奏短片,真的會損害腦部發育未完成的學童的集中力。

抖音腦|TikTok YouTube短片睇壞腦 專家解釋4大後果+自救方法

日本文部科學省實證:日看4小時抖音分數低19分

先來看日本的實證,日本文部科學省每年4月都會舉行「全國學力Test」,測試全國191萬名小學6年至中學3年級學生的國語/數學/理科能力,並有問卷了解學童的日常生活/學習狀況。在7月文部科學省公開2023年的「全國學力Test」結果,顯示「每日看4小時或以上」影片的學生,分數比「每日看30分以內」學生低下:小6生少17至18分/中3生少13至19分,證明學童使用手機瀏覽社交媒體、觀看短影片的時間愈長,試卷的正解率就愈低。

學生考試示意圖,非文中提及之考生,故此加上打碼保障私隱。(攝影:陳嘉元)

短影片為吸睛而設、過度觀看培養不了專注力

專家分析為何學生沉迷15秒短片,跟沉迷動畫、打機比較,是另一種問題:「人們往往認為,連續看4小時影片,不是代表我集中力很強嗎?因為學生不是4小時專注在同一條影片,而是每日連續看4小時所謂的15秒「短影片」,這類影片的畫面變化快速很「吸睛」,不單無法培養專注力,反而會令學生的集中力流失,影響學習。

TikTok|研究揭抖音影片看久會「成癮」 對大腦有這些負面影響

專家認為家長不應將手機/平板當作「電子奶嘴」。

沉迷打機/動漫當然不好,但禍害更深

有專家指短影片在製作時無論是畫面、音效都是經過計算以吸引觀眾注意,學生腦部未發育完成,長時間看短片,腦部就會習慣了這類短時間的官能刺激。一位接觸日本媒體訪問的58歲女教師,更認情短影片對學生的損害,並不只考試成績變差:「以前都有學生因為沉迷打機而令成績變差,但我從跟學生的相處中意識到,短影片對孩子的禍害也不少。」
「自從TikTok出現後,我從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他們對任何事情都只能專心10秒左右,之後就會顯得不耐煩、失去專注力。看事情不及深入的孩子增多,理解能力大幅下降。」
老師她認為,孩子應該專心的內容當然不應是電子遊戲或動漫,但最少這些媒體都是有故事有內容的,孩子仍稱得上「專心在一件事情」內。也另有專家認為,打機時小朋友需要動腦筋過關,也可訓練腦/眼/手的協調,適量的打機反有助腦部發育。

兒童打機可提升認知能力 美國研究:每日打3個鐘對記憶力更好

打機可訓練腦/眼/手的協調,但需要分配學習/娛樂時間平衡,不能過量。

美國「海綿寶寶」實驗|影響自制力和忍耐力

針對短影片對兒童腦部邏輯能力和短期記憶力的影響,美國維珍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Angeline Lillard利用《海綿寶寶》進行研究,教授安排了60名來自中產家庭的白人兒童,分成三組:A組每11秒鐘切換畫面一次、重複觀看《海綿寶寶》片段/B組每34秒切換畫面一次,播放的是另一部串流卡通《CAILLOU》,最後C組被安排去畫公仔。9分鐘後教授對60位孩子進行簡單的益智遊戲測試,發現A組的「《海綿寶寶》兒童」,成績明顯最差,且自制力和忍耐力低下。

有專家認為實驗不準確

不過有神經內科醫生就認為這實驗結果草率,很可能小朋友只是投入在《海綿寶寶》未能自拔,不能斷言《海綿寶寶》這單一作品對兒童有壞影響。不過同意《海綿寶寶》這類畫面變動太快的卡通,或是有大量聲光刺激的短片,的確會對大腦還未發育完整的小孩構成刺激,家長應該要留意、勿讓兒童過度觀看。

以上各種研究均只作參考,最重要是與家長與子女多點相處時間,一起安排分配溫習和遊玩的時間,並留意不要過度沉迷任何一種娛樂,生活內容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