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兵器.判官筆|史實中的「銀鉤鐵畫」 用法卻非「光明磊落」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在武俠小說中,武林高手往往可以用判官筆打人穴道,甚至能以之抗衡各種大型兵刃。《倚天屠龍記》裡的武當五俠張翠山,便是以判官筆行走江湖,贏得了「銀鉤鐵畫」的美譽。究竟現實中的判官兵,是否都有如此的威力?又有什麼門派依然在傳承判官筆?

延伸閱讀

飛九宮.轉七星|史實版「天罡北斗陣」練法 形意八卦的古傳技藝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歷代刺客必備法寶 袖劍是否真的存在?

暗器判官筆

判官筆,又名狀元筆,是一種貌似毛筆的短小兵械,設計與「峨嵋刺」相似。由於判官筆多用於近身突襲,較少時間與人直接對疊,故亦會歸類成暗器的一種。

判官筆筆身粗圓但筆頭尖細,部分樣式甚至會兩端帶尖,前後俱能刺擊敵人。判官筆的筆身長度一般都介乎20至30厘米,多以硬木和金屬制成。受峨嵋刺影響,近代的單尖判官筆會在末部位置附上一個圓環,雙尖款式則會在中間。對敵之時,用家可以將手指套入圓環之中旋轉,攻擊敵人。

善於突襲 不作主攻

在不同的文藝作品中,都能見到遊俠或者江湖奇人手持判官筆與人對敵。但現實是,短小的判官筆根本不適合用來對付槍、棒,以至刀、劍等常用兵器。而在瞬息萬變的搏鬥當中,亦難以筆尖準確地擊中敵人手臂、身體的穴道。故此,判官筆在戰場上的作用其實非常有限,至少未有研究證明它曾被廣泛應用於軍旅競技之中。

恰恰相反,判官筆的真正長處,是它輕巧便利,能夠隨時藏匿在衣袖、褲腳等暗處。待距離拉近了後,便可以對敵人施以突襲,用筆尖攻擊眼、頸等脆弱位置。因此判官筆的技法,基本上都是以穿、點、挑、戳等近身的發勁為主,套路的幅度亦較一般兵器演練為小,惟獨在某套路中間會有幾下翻滾、跳躍的動作。若果不純粹是為了美感的話,那可能是突擊以後的迴避姿勢。

在現存的武術流派中,以八卦掌傳人使用得判官筆較多。大底判官筆的設計,有利於施展八卦掌的轉掌功夫,原理與緊貼掌型的「子午鴛鴦鉞」類似:

不在十八般武藝之列

另一個會用上判官筆的流派,是在香港享負盛名的大聖劈掛門。大聖劈掛創自「五虎下江南」中的耿德海,他的足跡曾遍佈大江南北,故此大聖劈掛門裡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奇門兵器,其中便包括了一套六合判官筆。

萬榮佳師傅指出,判官筆並不在「十八般武藝」之列,而是一種獨特的奇門兵器。今人經常把「十八般武藝」中的「撾」,當成判官筆的大類,主要是因為撾同樣貌似毛筆,有時亦會被寫成筆撾。但其實撾的長度一般都近乎大槍,即便是短撾,末端部分亦呈爪狀居多。按照明代茅元儀所著的《武備志》,撾用「用淨鐵打造,若鷹爪樣,五指攢中,釘活,穿長繩系之」,跟判官筆的樣式和用途大相徑庭,兩者該無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