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小圓盾|載於現存最古老歐洲擊劍手冊 漢代亦有類似小盾?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提起盾牌的話,你會想起什麼?是古希臘重步兵的大圓盾?是羅馬軍團所向披靡的方盾?還是維京海盜用以橫掃歐洲海岸的維京圓盾?抑或是中世紀騎士手執的鳶形盾?盾牌跟戰爭可謂唇齒相依,保衛了無數戰士的性命。
盾牌的歷史悠久,在全世界歷史中仍是數一數二,可以阻擋外來攻擊,在戰爭中確實有過一段輝煌時期。盾牌可以用作阻擋各種攻擊,所以形狀、材料各異。但大家有想過世上還有拳頭大小的微型盾牌嗎?
今日武備志將會為大家介紹追求機動性而生的小圓盾(Buckler)。

▍不能擋箭卻能防身的小圓盾

+2

小圓盾直徑通常介乎20至40厘米,多數盾牌以全金屬製成,形狀卻有多種分別。小圓盾基本上以圓盤構造為本體,再在圓盤中間隆起名為「boss」的半球體,內側設有把手,但小圓盾仍有眾多不同形狀,例如英國小圓盾的boss較長,或會造成尖刺形狀,在16世紀時甚至規定了其長度必須在10至12英吋(約25至30厘米)。

甚至乎,其實小圓盾並非一定是圓形,Herbert Schmidt的著作《The Book of the Buckler》中歸納出小圓盾的基本元素配搭︰外形上分為圓形、三角形、梯形、橢圓形、尖底形,盾紋分為平面、凹面、凸面、波紋。

小圓盾是順應盔甲發展而生的產物,尖底盾牌因盔甲的發展而逐趨細小,至14世紀已經僅比小圓盾大,亦有些騎士為了追求速度而選用小圓盾。體積小而重量輕的小圓盾可以掛在腰間,攜帶性和機動性俱佳,在歐洲各地都有使用,尤其一些地勢起伏較大的地區更注重其機動性,如蘇格蘭或威爾斯等。

小圓盾經常與其他單手武備配合使用,因為小圓盾較難抵擋遠程攻擊,所以通常在近戰使用,而使用方式不似其他盾牌般緊貼身軀,反而會伸直拿著盾牌的手、指向對方。

直至16世紀,小圓盾仍很流行,經常為平民、劍士、騎士使用,雖然後來熱兵器的出現,小圓盾於戰場銷聲匿跡,不過不同形狀的盾牌於現代仍備受執法人員採用,武備志有機會再跟大家介紹其他各種盾牌。

▍記載於現存最早的歐洲擊劍手冊

小圓盾的用法可見於中世紀最古老的武術指南書——《沃普爾吉斯手稿》(Walpurgis Manuscript),又稱《皇家軍械手稿Ms. I.33》(Royal Armories Manuscript I.33),或者簡稱《Ms. I.33》,是現時世界上最古老的擊劍手冊。

這個手稿中記載了單手劍與小圓盾的技術,從畫中人物身著推斷,這些技術除了用在軍事用途,也可能是德國在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時流行的運動。

手稿以拉丁文寫在經過後制,用於寫作的皮上,大概是在1270年至1320年間寫成。手稿寫在32張皮紙上,共64頁,但作為年代久遠的書,當中亦有頁面散失,也被認為只是更大的作品中的其中一部份。

+2

書中列舉了七個基本的架式(ward),均踮腳前傾,以保護重要器官及前腳。在ARMA的一篇文章中,作者Brian Hunt詳細解釋了這七個架式的姿勢,及在德國劍術中與這些動作有關的名稱。

這七個架式包括:臂下(under the arm -sub brach)、右肩(right shoulder - humero dextrali)、左肩(left shoulder - humero sinistro)、頭(head - capiti)、右方(right side - latere dextro)、胸口(breast - pectori)、長點('long-point' - langort)。

當中指出小圓盾有多種作用,最基本的用途自然是保護雙手和擋開對手武器攻擊;而除了可以阻擋對方攻擊外,亦可以掩飾自己使用武器的動作;更可以用盾面或盾邊重擊對方,若能以小圓盾攻擊對方面部將能作出頗大傷害,而帶尖刺的小圓盾更能刺傷對手。

▍中國古代的抗戟兵器 帶鉤帶錐的小盾牌

在中國古代史上,雖然鮮有小型盾牌配上其他單手兵器的組合出現。要說較為接近的,卻也可追溯至東漢年代的抗戟奇兵——鉤鑲。

鉤鑲,兩頭曰鉤,中央曰鑲。或推鑲,或鉤引,用之之宜也。
漢劉熙《釋名·釋兵》
矛鋋鑲盾刃刀鉤。...鑲者,亦刀劍之類,其刃卻偃而外利,所以推攘而害人也。鉤亦鑲屬也,形曲如鉤而內利,所以拘牽而害人也。
唐顔師古注《急就篇》

鉤鑲是一種單手掌握的盾型兵器,一般會配合單手兵器(如環首刀)使用。

對於這種奇兵的實際用途,一般被認為是用來對抗當時軍隊的主要兵器鐵戟。那時期的鐵戟頭呈卜字形,而且戟的橫枝向上彎曲。鉤鑲正是它的剋星。

在文物畫像中鉤鑲經常與另一種長柄兵器「戟」一同出現,甚至成對抗之貌。在漢代,在漢代畫像石中就常有左手執鉤鑲,右手執刀者跟手持長戟者搏鬥的畫面。如在江蘇銅山小李村出土漢畫像石中,便見到武者以鉤鑲勾住對方長戟,再以環首刀反擊的動作。

鉤鑲是作為特攻兵器被少數軍士使用。它是一種適合近身作戰的小盾牌,既可以彎曲的鉤頭勾鎖及擋格敵人的兵器,亦可以用鑲板上的錐鋒刺傷敵人,在功能上比一般的防守盾牌更多元化。

縱然鉤鑲具有獨特的攻防性能,可是鉤鑲的使用年代十分短,大概自兩晉以後便再沒發現其確實蹤跡。

關於鉤鑲急速衰退,一般有以下說法。一,鉤鑲整體以金屬鍛造,製作成本高,難以普及。二,甲冑製作技術進步,鐵戟因穿刺性能不足而遭長矛取代,而鉤鑲亦因無法有效對抗長矛而遭到淘汰。三,隨著甲胄普及,兵器逐漸變得重視破甲、愈來愈變得重型。鉤鑲一方面再難以擋格這些兵器,另一方面亦再難透過鉤及刺對披甲士兵造成傷害,因此消失在軍伍之中。

武圖App2

你知道日本弓道中的「射法八節」嗎?點擊圖片觀看說明:

+4

你一定好奇的「印度八大兵器」,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