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萬與《實用跆拳道》 跆拳道發展至今和歷史相差多遠?|來稿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被喻為香港跆拳道之父,把跆拳道引進香港,並創立香港跆拳道協會的傳奇大師金福萬於日前因胃癌病逝,享年八十六歲。作為跆拳道奠基人之一的他,其初期的著作《實用跆拳道》(Practical Taekwon-Do)內除了展現了跆拳道的雛型外,更記錄了跆拳道在香港的早期發展史。

文章作者:鍾禮賢

作者簡介:專項研究武術的運動教練,國際跆拳道聯盟國際教練,黑帶五段師範。同時持有多張運動訓練相關證書。

文章經【武備志】編輯團隊校對。

跆拳道在香港早已發展

在早期的跆拳道推廣旅程中,香港早見於六十年代已經開始發展跆拳道。需要知道的是,跆拳道僅在1955年始被崔泓熙將軍定名,由此可見香港可算是跆拳道在世界的發展史上佔了非常前列的位置。

而在其1979年的著作裏,也有當時之香港跆拳道協會名譽主席Dr. Peter C.Y. Wong為其撰寫序文,因此可見金福萬與香港跆拳道的關係之深。

《實用跆拳道》一書有趣的地方,在於內容由一開始已經教授實際的對拆動作,而當中不少動作也被一些跆拳道館編定為自衛術的課程內容。

應用自衛術=實用跆拳道

事實上,跆拳道一直以「軍用自衛術」作為其武術特色,因此時至今日,不少早期已經設立的跆拳道館,以至知名的前輩們,都是將跆拳道視為自衛術的。例如英國跆拳道之父,史上第一位跆拳道九段李起夏師聖在他的著作《這是跆拳道》(This is Taekwon-Do)內不斷強調跆拳道的招式該以自衛作為最大目的,由此可見,跆拳道的設計本身,就是為了自衛所編制的。

+2

而在金福萬的著作內,也羅列了不同類型的自衛術,而全部技術是為了應付武器而設計的。當中所包括應付的武器之多也讓人大看眼界,包括短刀、短棍、長棍、長刀(日式武士刀)、刺槍以及手槍。

事實上,在跆拳道始創人崔泓熙將軍所制訂的《跆拳道百科全書》內也有羅列相關技巧,不過刻劃之深則無《實用跆拳道》詳細。在跆拳道裏對於自衛術的定義較為廣泛,一般而言,大眾所認知的自衛術大多是反關節技等控制型技術,而在跆拳道裏,自衛術的定義除了包括反關節技等「折斷」動作外,還包括了直接的打擊技術。因此,在崔泓熙將軍所定義的跆拳道整體訓練內容當中,自衛術乃被視為相較於對打更高一級別的練習內容,並且要不斷練習,以使在實際情況下能較自動反射式地執行動作。

因此,在《實用跆拳道》內的技術,也秉承了崔泓熙將軍的理念,在不少應付武器的技術上,除了反關節技與摔技等動作外,更多的動作是架開對方的武器後,施行直接的打擊動作,當中包括了手部動作與踢擊動作。

例如當中指出,在面對手槍迎面指向自己時,該首先避開槍線,並且在兩步距離內以不同的攻擊動作,特別是踢擊動作,在使對方無法再對自己構成威脅。

為了自衛而練習的搏擊對打

《實用跆拳道》內關於搏擊對打練習的部份,在現今的跆拳道練習者看來可說是「甚為驚訝」。原因之一,是對打的練習內容佔了不少篇幅是由關節技與反關節技開始的。其次是練習的完成動作除了跆拳道特色的踢擊動作外,更有不少以肘膝作為完結動作的技術。在今天的跆拳道練習者看來,可能幾乎看不出來是跆拳道的「搏擊對打」。

例如在開首的部份,已經花了大量篇幅指導學員如何擺脫關節被控制的情況。事實上,作為以打擊技為主要技術的跆拳道,這一部份顯得格外重要,特別是書中所詳述的技術,都是為了施展打擊技作為鋪排的。

這種論述即使在今天也發人深省:究竟面對自己不擅長的技術,應該學習對方的技術加以對抗,還是學習如何擺脫對方的技術,施展自己的技術呢?

從來沒有出現在跆拳道的套路

在書裏比較特別的一項,是記錄了四套沒有在跆拳道歷史中出現的套路。

名為「新羅」(Silla)的四套套路,包括了兩套徒手套路,以及一套短刀套路和一套長棍套路。其來源雖不可考,書中則指出此四套套路均來自新羅時代的花郎團,唯筆者未能證實相關緣由。

而書中亦有一部份關於如何使用短棍應付長棍的一章,也似乎採用了部份的套路技術。不過,作為傳統跆拳道教練,則對此段教學有所保留,總結時再述。

而書的後部則包括了一些熱身與練習指引,以及攻擊的要害處等等。而最值得記錄的,似乎還是當中不少見證了歷史的相片集。當中還穿插了不少香港的跆拳道歷史照片,例如1972年第一屆跆拳道表演比賽大會,以及日後不少跆拳道的表演與會議均有香港的照片。

以古鑑今,跆拳道的先驅會如何看今天的跆拳道?

此書幾乎可視為跆拳道的歷史文物本,筆者手上的是1981年的第二版。作為早期的跆拳道教學本,此書的內容雖然豐富,但卻頗為散亂,例如書中僅以兩頁表示力量的發揮乃來自軀幹,也沒有中心理論去支持每一個技術為甚麼如此執行等等。不過,如果作為崔將軍的《跆拳道百科全書》的額外參考,又似乎顯得過多。最簡單而言,就是「跆拳道」的「跆拳」二字,本來就意味著只以徒手搏擊執行的武術,那麼,以武器對武器的部份,甚至武器的套路,似乎與「跆拳道」格格不入。

不過,這也沒有削弱了對跆拳道的歷史雛型的記錄。

即使在金福萬記錄下的跆拳道與傳統技術或有偏差,然而最重要的部份仍然是「跆拳道為軍用自衛術」的重要特色。為甚麼強調是「軍用」呢?因為在近代的武術,特別是標榜自衛術為先的武術,都鮮有以應付「刺槍」(即步槍前配上刺刀作為近戰武器)。由此可見這些技術的早期目標是以軍人作為訓練對象。而跆拳道之所以著名,也是因為由軍人組成的表演隊周遊列國所推動的。

然而,在今天的跆拳道,不論是ITF還是WT的跆拳道,又有多少人記得,跆拳道是軍用自衛術,甚至是跆拳道是用以自衛的武術,而不僅是運動呢?隨著金福萬大師的離世,回顧這歷史讀物,值得讓人深省反思。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武備志立場。)

武圖App2

包括香港在內,現時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的武術愛好者,嘗試重塑大槍技法。他們的不少技法,便是取材自《手臂錄》。點擊圖片,觀看香港八極拳協會盧韋斯師傅的示範】

+8

你知道日本弓道中的「射法八節」嗎?點擊圖片觀看說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