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內加爾做義工.上|天涯俠醫薪火相傳:分享知識 看見希望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我絕對不會說,香港年輕人應該覺得灰心...我在這個平台是看得到希望的!」剛在香港公立醫院完成12個月實習期的新晉註冊醫生沈思彤,曾於2019年跟隨人稱「天涯俠醫」的公共衛生專家陳英凝到四川推廣健康教育,如今帶領11名大學生到非洲塞內加爾進行防蚊教育,冀能像恩師一樣,將自己的知識和經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塞內加爾做義工」專題報道之上

新晉註冊醫生沈思彤曾於2019年跟隨人稱「天涯俠醫」的公共衛生專家陳英凝到四川推廣健康教育,如今帶領11名大學生到非洲塞內加爾進行防蚊教育,冀能像恩師一樣,將自己的知識和經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鄭子峰攝)

2019年的暑假,不少大學生走上街頭,而即將升讀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四年級的沈思彤,則跟隨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兼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長陳英凝深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休溪村,透過健康教育引導村民改善衛生習慣、提高防災意識。那是沈思彤第一次接觸人道救援活動,踏足曾受2008年汶川大地震嚴重破壞的村落,她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無常,也喚醒了想要四出援外的探索心和同理心。

2020年,沈思彤加入由陳英凝擔任總幹事的「港產」援外慈善機構「共享基金會」成為首批義工,參與起草「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和「防控蟲媒傳染病項目」的工作流程,並且跟隨基金會到柬埔寨波羅勉省醫院實習。轉眼幾年過去,今年6月,沈思彤早已完成醫科課程,並在香港公立醫院做了一年實習醫生;趁着即將成為註冊醫生前的短短空檔,她再次與共享基金會結緣,帶着11名香港大學生到西非塞內加爾法蒂克地區推廣防蚊教育。

「我的身份很特別,自己也覺得很奇妙。回想幾年前,我正是被陳教授照顧着的醫科生;這次來到這裏,我是第一次以『導師』的身份帶着學生,和其他更有經驗的導師一起學習。」沈思彤感觸良多,「我曾希望為受援人民帶來一些歡樂或者一些知識,但其實我們拿走的,比我們留下的要多得多!」其中一樣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每當看到當地人民很無助,總能從他們的無助當中看到一種對生活的憧憬和力量,「這也促使我一直保持希望,想到更多的地方去學習和探索,像陳教授那樣,將知識和經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修例風波、新冠疫情、經濟衰退——連番打擊之下,部份年輕人對香港未來發展產生比較消極的看法,但沈思彤仍然滿懷希望。「我絕對不會說,香港年輕人應該覺得灰心...我在這個平台是看得到希望的!」這些年在共享基金會和CCOUC的支持下,沈思彤親身見證了一些發展中國家的資源有多匱乏,「你更加會反思,自己是在資源很充足的情況之下,接受了很好的教育,所以你更加應該將香港教授給你的東西,分享給有需要的人民。」

+5

李綺琳和梁詩雅都是跟隨沈思彤遠赴塞內加爾的中文大學醫科生。在共享基金會的協調和安排之下,這支學生義工隊先後到醫院和農村舉辦健康教育活動,而李綺琳和梁詩雅正好負責兩項截然不同的工作——李綺琳和部份同學採用話劇形式為當地人民演示防蚊措施,並且進行問卷調查;梁詩雅和其他同學則負責後勤,包括提供臨時托兒服務,好讓當地婦女專心觀看防蚊教育,她還需要記錄整個學習之旅,再整合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和總結。

「自己的家庭背景不算很好,從小到大都受到不少幫助,所以現在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其他人。」這是李綺琳第一次實地參與援外服務,她的初衷也是再簡單不過。

幾天的實習行程下來,為了儘量減少翻譯帶來的信息落差、讓村民更加簡單明瞭地接收防蚊資訊,原本排演的話劇已經不知道被修改了多少遍,而李綺琳也從中發現了一個大問題:「我們和當地村民溝通之後才發現,面對蟲媒傳染病的肆虐,他們最大的困難並非知識上的不足,更多的是物資上的缺乏;所以我們也會反思,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幫助他們?是否可以教導他們自己縫製蚊帳?這樣是否不用一直依賴外來援助、更加可持續呢?」

「有些唏噓,世界上有些國家發展得那麼好的時候,有些發展中國家可能連基本的資源都沒有。」李綺琳隨團考察了當地村民的一間社區產房,那是她最讓她感到震驚的地方:「儘管政府會提供免費的接生服務,但產房中的很多藥物,包括麻醉藥品,都需要村民自行出資購買,這對相對比較貧窮的農村產婦來說,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她希望能到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去走走看看,累積援外經驗,提高自身能力,繼續幫助有需要的人們。

+5

梁詩雅也是跟着陳英凝一路走來——去過四川推廣防災教育,到過東非贊比亞(Republic of Zambia)、中美洲巴拿馬(República de Panamá)、南美洲哥倫比亞(República de Colombia)進行義工服務,也走訪過共享基金會在東南亞老撾的「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同時為當地人民進行關於血糖血壓和預防蚊蟲傳播疾病的健康教育。

「我會在過程當中學到的東西,應該就是到當地去了解實際情況,或者一些我們在網上不會看到的東西。」出發前一段時間,梁詩雅不小心燙傷了腳踝,一路上都是跛着跛着。

梁詩雅有過幾次人道援助的經驗,加上性格比較外向開朗,每每和當地居民交流,總是駕輕就熟,很快就和他們熱絡起來。對她來說,實地考察不只是去了解人家和「問題」和「不足」,「同時也可以感受和體驗他們好的方面,例如非洲確實不太富裕、環境同樣不太衛生、資源更加不太足夠,但他們總能保持熱情、開朗和樂觀,無論何時見到我們都是笑嘻嘻的招呼大家,這很值得香港人學習,在『簡單』當中就能發掘很多『美好』。」

「人道援助」籠統來說是向有人道危機的災民提供物資支援,以拯救生命、紓緩不幸、維護尊嚴,而梁詩雅坦言,這個目標仍很遙遠,幸而一直以來都有不少有心有力人士投身其中,她也不排除日後會繼續在公共衛生或人道援助領域探索自己更多潛能。「再過幾年我就醫科畢業了,希望能用一個更加成熟的身份,去服務不同的人群,不只是非洲,也想去其他同樣需要我們幫忙的地方,雖然我不知道自己能幫上多少忙,但願能夠盡一點力。」

+9

除了防蚊教育,這個香港大學生義工團還考察了共享基金會在塞內加爾法蒂克地區展開的「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了解在發展中國家展開人道援助工作的各項流程,包括各項檢查、車上手術、術後護理、落村義診等等。負責在流動手術車上進行超聲乳化手術的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眼科主任醫師洪玉和福建省立醫院眼科主任醫師吳文捷,對來自香港的學生讚不絕口,形容他們充滿朝氣、謙卑好學,相信日後定能有所貢獻。

每年8月19日是「世界人道主義日」,用以歌頌和表彰世界各地的人道援助者,共享基金會也特此舉辦慶祝活動,並且邀得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為學生義工團頒發證書。

「作為老師,我當然很欣慰。」沒有陳英凝的話,就沒有這個義工團,也沒有沈思彤、李綺琳和梁詩雅的薪火相傳。她自20歲就跟隨國際救援組織從事人道服務,在往後的30年內走遍世界各地救死扶傷,無數前線經驗觸發她不斷思考如何培訓具備中國香港特色的公共衛生人才和人道援助專家。她在中大已經力推實地教學體驗課程,並獲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頒發「傑出教育獎」和國家教育部頒發「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出任共享基金會總幹事後,也致力為有志投身國際公共服務的年輕人搭建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分享知識、能力和愛心的平台,冀能攜手把「平等」和「善良」帶到世界各地,促進民心相通。

共享基金會每年都會招募具備不同學科背景的實習生和義工,而是次隨團的11名大學生,也並非全部醫科出身;陳英凝解釋,人道援助行頭很闊,因為工序繁多,包括組織運作、流程管理、物流運輸、數據分析、公共關係等,所以鼓勵擁有不同專業的年輕人參與。

「這些學生給當地居民留下一個深刻印象,為他們進行了非常好的公共衛生和健康教育,我們也希望能在其他地方全面鋪開相關工作。」沒有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就沒有共享基金會這個「港產」人道援外機構。作為最關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香港政治人物,梁振英在2018年成立共享基金會,就是為了實踐「一帶一路」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當中的「共享」理念,希望能把香港和國家的發展成果,以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式,和欠發達國家的人民分享。他也特別支持香港年輕人藉此平台為國家貢獻力量。

對梁振英來說,學生義工團的最大得著,就是知道差異。「他們開始可以丟下我們香港人可能本來有的一些定見、成見,了解到地球其實很大,我們要尊重大家不同的歷史,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甚至不同的價值觀,我們要包容差異,尊重差異。」梁振英續說,不同國家所追求的價值觀,既有共同的地方,有的也非完全一致,「就一點來講,什麼是『一致』、什麼是『不同』、我們尊重什麼『差異』?都要經過身體力行才能體會,總比在課本、看書、想像好。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