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醫援.二|梁振英領軍 與帶路國家共享愛心知識能力機會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每年8月19日是「世界人道主義日」,用以紀念和表彰世界各地的人道援助者。這份工作對香港來說,看似很遙遠,但全球霸權橫行、戰亂災禍不斷,仍有很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生命健康威脅,也就需要不同層面的人道主義支援。香港不是沒有人道主義工作者,但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主要都是在一些由外國人主導的國際救援組織工作——直到五年前,有個「香港製造」而專門從事「國際人道醫療援助」的非牟利機構成立了,目前正在包括老撾在內的五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消除白內障致盲行動」,承諾免費進行3.75萬宗復明手術。

「香港援外醫療」專題報道之二

共享基金會計劃在東南亞的老撾和柬埔寨、東非的吉布堤、以及西非的塞內加爾和毛里塔尼亞等五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全面消除白內障致盲行動」,免費免費完成3.75萬宗復明手術。(夏家朗攝)

「這是我們成立的願景,希望多些亞洲人可以參與,而我們中國人需要踏出第一步。」——這句話不管換作什麼人來說,都不如香港共享基金會總幹事陳英凝那麼鏗鏘有力。

人稱「天涯俠醫」的陳英凝,20歲就開始跟隨國際救援組織從事人道工作,在往後的30年內走遍世界各地救死扶傷,無數前線經驗觸發她不斷思考兩個問題:第一,中國人口最多,援外醫療工作也不遺餘力,但為什麼往往都是外國主導的救援機構才比較為人熟知?第二,亞洲是全球最多災難的地區,內地也是全球最多災難的地方,但為什麼我們的人道救援工作者,反而要去歐美接受培訓,套用某種救災模式?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2018年成立的非牟利慈善組織「共享基金會」,旨在提供國際性的醫療及公共衛生人道援助,正好給了陳英凝一個透過實際行動去尋求答案的機會。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2018年成立的非牟利慈善組織「共享基金會」,旨在提供國際性的醫療及公共衛生人道援助。(夏家朗攝)

作為最關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香港政治人物,梁振英創辦共享基金會的初衷,也與之息息相關。這五年來,他無數次向傳媒解釋,之所以命名為「共享基金會」,就是為了實踐「一帶一路」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當中的「共享」理念,希望能把香港和國家的發展成果,以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式,和欠發達國家的人民分享。

他相信,香港在國家開展國際公益慈善活動上,可以發揮獨特優勢和積極作用,因為香港具有悠久的慈善事業傳統和優良的民間捐獻文化,更擁有與國際接軌的公益人才庫。

這和陳英凝的想法不謀而合。她向來認為,人道援助的天職,就是為了幫助災民重拾基本的尊嚴、發揚人性本善的光輝、維護人人平等的權利;而「共享資源」就是實現這份信念的途徑,把知識、經驗、能力、愛心等等資源,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她在2007年加入中文大學醫學院執起教鞭後,立志把香港打造成為「亞太災難管理培訓基地」,就是希望彰顯香港聯通中外文化、連結不同力量的特質,加強大中華和亞太地區在災害、公共衛生、人道救援等方面的研究、培訓和知識轉移,培養更多專才。

陳英凝認為,人道援助的天職,就是為了幫助災民重拾基本的尊嚴、發揚人性本善的光輝、維護人人平等的權利;而「共享資源」就是實現這份信念的途徑,把知識、經驗、能力、愛心等等資源,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夏家朗攝)

於是,陳英凝接受梁振英邀請加盟共享基金會,希望為香港走出一條醫療人道救援路。他們先與內地衛生部門磋商,爭取援外醫療隊伍的支持,再頻密走訪亞洲和非洲多個醫療衛生服務基礎比較薄弱的國家,說服當地政府容許他們進行人道醫療援助。

2019年後,共享基金會陸續確定要在東南亞的老撾和柬埔寨、東非的吉布堤、以及西非的塞內加爾和毛里塔尼亞等五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全面消除白內障致盲行動」,承諾三年內免費完成3.75萬宗復明手術。不過,受新冠疫情影響,項目延期至去年才開始啟動,但目前已經完成了3,000宗,預計2027年前可以達標。

那麼,為什麼選擇以白內障摘除手術作為援助項目?白內障是眼球晶體因為蛋白質積聚而產生的視力老化疾病,對香港等發達地區而言,確實不是什麼嚴重問題。例如在公立醫院,每年平均進行2.3萬宗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手術」,病患只需繳付住院費用。

共享基金會老撾項目總監劉思達指出,相比之下,在一些經濟條件落後、醫療資源不足、交通基建不便的地區,白內障病患很容易因為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導致失明:「這不光是健康問題,不光會影響他自己,失去了生產能力,自尊心難免受挫,還會影響整個家庭,因為需要他人的照顧,同時對社會也會形成一種負擔。」

廣西醫療隊除了為老撾白內障病患做手術,還會協助當地培養眼科醫生,並在假日時間到農村進行義診。(夏家朗攝)

以老撾為例,當地日照強烈,白內障發病率偏高,更有年輕化的跡象。可是,當地醫療保健知識普及程度不足,很多病患在初發階段並不知道自己患上的是可以治療的白內障,難免耽誤病情。另外,全國740多萬人口當中,只有30多名眼科醫生,並受醫療技術所限,主要只能採用傳統的囊外摘除手術,存在較高風險,而且手術費用驚人,至少需要600萬元老撾幣(約2,400元港幣),相當於當地人民平均月入的三倍,很多病患幾乎失明時才到醫院求診,但又礙於「天價」般的治療費用,只能無奈等待黑暗的來臨。

共享基金會因而在老撾首都萬象的老撾人民軍103醫院設置項目站點,並且聯動廣西自治區衛健委的力量,由2022年9月至今年7月,先後派出三批合共26人次的醫療隊伍,在兩架由廣東開往當地的國產流動手術車上,透過最新的超聲乳化技術,為當地白內障患者進行1,834宗摘除手術。短短30分鐘,就能令這些積壓病例重見光明。他們還會協助當地培養眼科醫生,並在假日時間到農村進行義診。第四批醫療隊已展開工作。

「這對病患的生命和生活,對他們下半生的人生觀,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每每談及這個「掃盲」行動,梁振英都感觸良多,「我們做白內障手術,就是把生命,通常指的是老人家的下半生,把生命的意義,還有生命的活力,通過簡單的手術,重新帶給他們。」其實,早在成立共享基金會之前,同樣由他創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就已經在柬埔寨磅湛省展開消除白內障致盲的工作。

+9

而梁振英最感欣慰的,是共享基金會項目可以透過民間力量,成功促成「一帶一路」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以外的「民心相通」。他也反覆強調,共享基金會的項目完全是非商業性質,「我們是帶着錢來做,不是在這裡賺錢走,經貿合作當然重要,但我們在這裡,是在那些經濟活動以外,做一些公益。」

「我很高興,能夠作為一個香港人作為中國人民一份子,在這方面為香港,也為我們國家,以及在『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找到一條新的路徑,找到一個新的合作,我們會繼續朝著這個方向走。」總結五年工作,梁振英重申,共享基金會除了是第一個完全由香港主導的非政府非牟利並且專門從事國際人道主義工作的機構,也是中國第一個到海外進行人道醫療救助的民間組織,並且項目有別於其他國家的援助計劃,不是短暫的,而是持續進行,「會做到最後一個病人為止。」

為推進下一階段工作,梁振英上月再次前往老撾,先在萬象視察103醫院站點的運作,再到北部城市琅勃拉邦,評估在當地設置項目分站點的可能性。他又透露,未來會研究該些國家的公共衞生問題,包括飛蟲帶來的傳染病,如登革熱、瘧疾等,並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希望教育當地人民衞生常識,例如如何處理垃圾、撲滅蒼蠅等。

+2

「『共享』也代表了『參與』,讓年輕人有更多機會可以參與。」陳英凝慶幸當年初出茅廬時,就獲得「無國界醫生」的賞識,讓她得以開闊眼界、磨練毅力、豐富經歷,但她也坦言,「傳統很多救援平台,未必歡迎年輕人在太過年輕的階段就直接參與他們,反而希望他們受過一定培訓、或者擁有相關經驗,但共享基金會很歡迎年輕人的參與,讓他們有個實體學習的機會」——既學習如何解決實地問題,更學習謙卑處世態度。

共享基金會每年都會招募實習生及義工,而且不需具備醫學或公共衞生背景,希望啟發更多有志從事國際公共服務的年輕人。陳英凝解釋,基金會事務繁多,物流運輸、數據分析及宣傳等工作均需要不同背景的人才,所以鼓勵擁有不同專業技能的年輕人參與。

「這也是我們這個基金會比較特別的地方,我們除了到那邊作一些簡單的貢獻以外,也希望可以做一個橋梁,給我們的年輕人,中國內地的年輕人、香港年輕人、海外對中國有熱心的年輕人,可以一起工作。」陳英凝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平台,「讓大家都可以為自己國家去貢獻一點力量。」——共享基金會的這個平台,或許就是她多年以來那兩大思考的解答。

梁振英希望透過共享基金會這個平台,讓年輕人感受到,「當國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他們的人生舞台也會越來越大,他們事業發展的方向和選擇,也會越來越多。」(夏家朗攝)

事實上,為年輕人提供機會,也是梁振英創辦共享基金會的另一初衷。

「有部份的香港年輕人,尤其是過去幾年,他們對香港未來發展,尤其是政治事務,確實有不同看法,我們毋庸諱言。」梁振英認為,香港一方面可以不斷向他們解釋「一國兩制」的憲制關係,另一方面也可以開展一些新的議題,「讓他們知道,我們作為中國人民一份子,今天在世界舞台上,他們可以扮演什麼角色,而我們中國在今天的地球上,到底處於什麼位置。」

「譬如說,香港年輕人如果對醫護工作、公共衛生、社區工作、社會服務感興趣,這幾個專業都是我們非常需要的,我們可以為其提供事業、人生,發展的舞台。」梁振英坦言,對於他那一代人來說,若想從事國際人道援助工作,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但如今國家已經發展起來,而且提出「一帶一路」這個有望重構現有世界發展格局的倡議,他也希望可以透過共享基金會這個平台,讓年輕人感受到,「當國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他們的人生舞台也會越來越大,他們事業發展的方向和選擇,也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