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內加爾做義工.下|香港民間外交故事:小小愛心 大大改變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我受白內障困擾30年,長期需要家人照顧,今天終於可以生活自理。」「我10年來第一次看清孩子的臉,感謝醫生,感謝中國香港團隊!」「你們給了我光明,我要多跟孩子們介紹中國,鼓勵他們長大去中國學習!」.....過去一年,「港產」國際人道援助機構「共享基金會」先後派駐四批醫護人員前往西非國家塞內加爾(Senegal),免費進行超過2,200例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創造一個個重見光明的故事。

「塞內加爾做義工」專題報道之下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2018年成立共享基金會,冀能實踐「一帶一路」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當中的「共享」理念,把香港和國家的發展成果,以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式,和欠發達國家的人民分享。(鄭子峰攝)

塞內加爾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每人日均收入只有4.5美元;在以務農為主要生產活動的法蒂克地區,發展更加落後,完全沒有專治眼疾的資源,大量因日照猛烈引發白內障的病患只能到首都達喀爾求診,但由於交通不便,積壓了不少延誤就醫的病人。

2022年10月,香港仍未走出新冠疫情,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已經率領由其創辦的援外慈善機構「共享基金會」遠赴塞內加爾,遊說塞方共同開展公共衛生領域合作。2023年10月,基金會在塞內加爾法蒂克地區啟動「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派駐義工團隊和內地醫護人員幫助病患重見光明。2024年9月,基金會免費完成至少2,200例復明手術。

「難度較高的病人比例,最起碼佔到三分之一以上。」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眼科主任醫師洪玉,是第三批福建醫療隊成員,自2024年4月起聯同其他五名醫護人員駐守塞內加爾兩個多月。她發現當地患病情普遍較內地嚴重,估計是受醫療條件和經濟原因所影響:「聽說一次白內障手術需要花費5,000元人民幣,幸好有共享基金會免費幫助他們。」洪玉提到,前不久剛和助手一起完成一對夫妻的手術——兩老原本相依為命,但相繼因白內障視力受損,無法互相照料,幸而雙雙接受共享基金會的幫助,成功摘除白內障。「他們很開心,因為都獲得了光明;我們也很開心,可以盡己所能,幫助他人。」

福建省立醫院眼科主任醫師吳文捷在塞內加爾進行手術的第一天,就遇到一位年僅30歲的年輕病患,他的右眼已經失明,而左眼白內障的手術難度極高,因為角膜太薄,透明區域很小,且被血管包圍,所以多次被當地醫生拒絕治療。吳文捷當時想,病患年紀輕輕就要面臨雙目失明,如若她再不施以援手,對方就徹底沒有希望了。經過半個小時的手術,患者左眼視力大幅提升,對醫護人員感激不盡。吳文捷也特別感觸,她不只為病患治療眼疾,還能夠改善他的生活質量,同時也為中塞人民搭建一座友誼橋樑,促進雙方關係。

+5

27歲的香港年輕人馮蕾,任職共享基金會高級項目專員,目前常駐塞內加爾工作,也在盡己所能搭建中塞友誼之橋。她大學在英國修讀國際關係,一年級暑假期間參加非洲東南部國家贊比亞農村義教的籌款項目,毅然決定畢業後要投身人道援助行業。

「那些小朋友,有的連基本的書或簿都沒有,這讓我很有感觸,一方面覺得自己很幸福,另一方面也很想學以致用,看看可以怎樣幫助他們脫離困境。」一般以為,「從政」是研讀國際關係的必然出路,但馮蕾一心想着從事另類的公共服務,畢業回港後上網找工作,碰巧共享基金會正在招聘項目專員,而且不需具備相關專業或豐富經驗,馮蕾也就有了圓夢的機會。她入職三年,先後被派駐五個國家,日常負責管理流程、協助醫護、調解糾紛、補充物資、搜集數據,什麼都要做;而她目前所在的塞內加爾,生活條件相當艱苦,常年高溫不說,又缺乏乾淨食水,還要面對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造成的溝通不便。

每到一個國家工作,馮蕾都會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謙卑心態,去接觸不同文化、了解不同背景、明白不同處事方式,如果一味堅持用自己既定的認知去推進某個事情,卻在不經意間因為文化的差異而冒犯了別人,那樣反而會違背我們原本想要幫人的初衷。」

「相較其他行業,香港的人道援助工作者不算多,人們也誤以為要深入天災或戰亂地區去拯救生命才能算是『人道援助』。」馮蕾尤其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這個行業:「儘管我們所提供的幫助,可能是件很簡單或很普通的事情,卻能為受援者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

共享基金會的大部分員工,都是像馮蕾這樣的年輕人。「傳統很多救援平台,未必歡迎年輕人在太過年輕的階段就直接參與他們,反而希望他們受過一定培訓、或者擁有相關經驗,但共享基金會很歡迎年輕人的參與,讓他們有個實體學習的機會。」從事人道救援服務30年、人稱「天涯俠醫」的共享基金會總幹事陳英凝,初出茅廬時正是獲得破格賞識,讓她得以開闊眼界、磨練毅力、豐富經歷,因此她也相信,「年輕人都很厲害,很有想法,反應很快,當遇到問題都會想方設法解決,重點是你要夠膽放手讓他們去嘗試!」

+6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2018年成立共享基金會,冀能實踐「一帶一路」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當中的「共享」理念,把香港和國家的發展成果,以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式,和欠發達國家的人民分享。截至上月中旬,基金會已在全球七個國家開展多個項目,包括免費完成1.5萬例復明手術的消除白內障、防控登革熱、潔淨飲用水、青年走向國際。

過去六年,梁振英帶着這個年輕的「港產」援外慈善機構穿梭世界各地的項目點,在飛機上的時間可能比在香港還要多。今年6月,他再次率團飛行20多個小時、跨越13,073公里抵達塞內加爾,既視察項目成效、慰問義工團隊,也與新任總統巴西魯會面,致力爭取繼續透過不同領域的醫療合作,加強中塞交流、實現民心相通。考察期間,共享基金會正好安排了香港中文大學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的11名大學生到當地醫院和農村推廣防蚊教育。梁振英樂見學生義工團放下成見、尊重差異,又表示將會全面鋪開有關工作。

「塞內加爾的雨水不多,水利工程做得也不是很好,當地常用『科學井』抽取地下水,地下水確實沒有化學或生物污染,但本身有較重的礦物質,人們喝多了就容易患病,尤其是腎病。」梁振英在塞接受《香港01》記者專訪時透露,共享基金會正在研究為當地居民提供濾水設備的項目,讓他們可以飲用更為優質的食水,而不再過度依賴樽裝水。

基金會發展迅速,梁振英特別欣慰:「香港這個地方有很強的捐贈文化和悠久歷史,也有很多對外人道主義醫療援助的人才,可以利用民間公益慈善團隊的力量去補充政府在公共衛生方面的工作。這既是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的獨特優勢,也滿足國家對於我們的要求。」他期望,基金會中期發展成為國際旗艦型醫療衛生援助組織,遠期則成為具有國際人道主義援助話語權、有效支持我國參與全球治理和國際發展合作的重要力量:「我們帶到世界各地的不是霸權和戰爭,而是謙卑和平安;不是槍砲和死傷,而是醫藥和健康。」

共享基金會現正透過騰訊「久久公益節」活動進行公開募款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