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支援照顧模式|這場安老革命會延燒到居家養老嗎?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文文101歲的婆婆患有腦退化症(或稱認知障礙),三年前疫情期間,還跌斷大腿骨,做過手術,活動能力大不如前。不過,文文一家沒有放棄,在婆婆出院後,即安排她入住專門照顧腦退化症患者的耆智園。耆智園實行「自立支援」照顧模式,成功訓練婆婆有腳力如廁、能坐着看電視,並且幫助婆婆增加食慾、補充營養,大大改善健康狀況。婆婆已經返回家中安老,由文文和家人奉行「自立支援」的理念照顧她。

特約撰稿員:董秀生

「自立支援照顧」強調透過照顧協助長者提升自主能力。(資料圖片)

從「幫他做」轉為「讓他做」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 (CFSC)服務總監楊靄珊表示:「『自立支援』是照顧概念的轉變,減低不必要的失能及失能時間,讓長者做自己能做的事,回歸生活,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尊嚴,並且敢做、敢想!」他們於2017年從台灣引入相關理念,並邀請台灣業界進行內部培訓,讓院舍員工掌握技巧,再為社區中的照顧者提供培訓班。現時,CFSC已培訓超過400人,文文也上過他們的課,而全港約有1,000人接受過「自立支援」的培訓。

自立支援照顧模式主張「不約束、不卧床、不尿片」(「三不」),提倡「飲水、食物、運動要充足,要正常排便」(「四要」),關鍵在於解決長者大多數的日常生活活動功能(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從而提升生活品質。照顧形式則從「幫他做」轉為「讓他做」,盡量讓老友記維持自理能力,例如把「餵飯」改為協助老友記自己進食。

CFSC設有由被照顧者家屬組成的家屬會,從中介紹自立支援的概念,也會因應個案進行個別輔導,包括戒尿片、多喝水等。家屬普遍反應不俗,也會儘量配合要求,甚至幫助發掘被照顧者的興趣嗜好,支持老友記做一些尚能做到的事。院舍也會教老友記知道什麼時候是「尿急」,且要懂得「忍尿」,並能自己走到廁所解決和善後,並將這種能力融入生活。照顧者一般先幫老友記找出進行如廁訓練的動機,例如有位老友記想和太太一起逛街,院舍便和他訂立目標,就此進行兩三個月的如廁訓練,當太太準備和他到附近逛街時,照顧員還會指導他們最近的公廁位置在哪裏,方便他們成功達到目標,獲取滿足感。

自立支援被視作「院舍革命」,但在香港並不普及,類似文文這樣在家庭中採用的並不常見。楊靄珊認為,居家養老實行自立支援十分值得推廣,因尚在家中養老的,多數能力較好,各種訓練都較易實行。在人手比例上,居家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比例起碼是1:1,甚至更多人手,如文文家就達到4:1,可以照顧周到,而院舍一般要1:20。家居環境更加以生活為本,彈性較大,又有親人相伴,不似院舍只跟流程,老友記通常也更加愜意。

不過,「自立支援」必須得到家屬和傭人等家庭照顧者的支持,但社福機構較難控制相關成效,因為他們只有在提供上門服務時才會與家屬和被照顧者見面,又或在日間中心才有接觸。另外,家居環境也有限制,例如如廁訓練,若在繁忙時間進行,就會阻礙上班上學的家人,從而帶來爭拗。CFSC的家屬會和日間中心會向家庭照顧者傳援技巧,例如選擇適當時間進行訓練,又或若擔心老友記自行進食會弄髒地方,可在地上鋪報紙。

文文表示,同路人中,採取自立支援的家庭並不多,因為這需要整個家庭一起合作,例如要求工人姐姐照顧婆婆時讓她自己進食,不要餵食。她會先跟姐姐說好,最重要的是照顧婆婆,其他的事可以放下不做,這樣姐姐就可花時間在婆婆身上。

文文101歲的婆婆患有腦退化症(或稱認知障礙),跌傷後身體大不如前,幸而家人沒有放棄,安排她入住採用「自立支援」照顧模式的院舍,大大改善健康狀況。(受訪者提供)

「三不」、「四要」都可靈活變通

「三不」、「四要」,文文一家都盡量做到。他們起初為了安全起見,習慣用大班椅圍住婆婆,以防她跌倒,但後來認識到,這會限制婆婆的活動範圍,是一種約束,違反自立支援的原則,也並不是理想的防跌方法,故此改用助行架(walker)給婆婆傍身。爸爸還別出心裁,為婆婆的助行架加上一條木板,給她坐着看電視時放水杯等雜物。「防跌應穿保護褲、吃鈣片、吸收蛋白質、打補骨針,最重要的是練習走動和平衡力。」文文補充。

不過,也不能一成不變。由於婆婆有失禁問題,不可能做到「零尿片」,但會盡量選擇舒適的尿片給婆婆。文文從課程中了解到體驗被照顧者感受的重要,故此,往往會親身試用尿片才給婆婆穿。他們又每隔兩個小時讓婆婆上一次廁所,讓她養成習慣,維持上廁所的能力。

楊靄珊指出,「三不」主要是因為約束、尿片、臥床妨礙老友記做他們想做的事。例如老友記因穿着尿片,不敢和家人一起到處去,減少了外出的機會。但是,如果是不能逆轉的失能,例如有些長者機能性失禁,就不迴避尿片。「三不」主要是為了維護老友記的尊嚴,並且減低不必要的失能。有些老友記本身未喪失機能,只因倚賴尿片,逐漸失去如廁的能力,就很不理想,故要戒尿片。如若老友記因為自身安全感問題要穿尿片,也不會強迫。

婆婆有時晚上會撕尿片,故此偶爾也要出動特製服裝來約束她,防止她把手伸進衣服裏碰到尿片。很快地,婆婆就忘記撕尿片這回事,可以穿回普通睡衣。不過,他們選擇特製服裝時卻很講究。文文展示了一款墨綠色的連身褲,質地很厚很硬,顏色也較深沉,婆婆一見到就不肯穿,文文因而特製薄款連身褲,質地輕軟舒適,且有鮮艷的花色,婆婆就很樂意穿。

CFSC舉辦的自立支援訓練課程,學員嘗試體驗被照顧長者的 感受。(受訪者提供)

關鍵是讓長者過想過的生活

楊靄珊表示,社福機構照顧老友記會有一套個人照顧計劃。以往計劃只涉及三高控制、上下肢能力等方面,縱有復健計劃,但卻止於身體機能的恢復,沒有融入他們的生活。現在,按照自立支援理念,這個計劃就變成一個改變老友記生活的計劃,以達成老友記心願,訂出生活的目標,例如與家人逛街、自己沖涼等等。有位老友記中風後,要訓練說話,若在以往,只會由言語治療師訓練他的說話功能,但現在,就會給予他責任和角色,讓他每天早餐時間為院友報日期、天氣和菜單。

在家實行自立支援,本來也可與被照顧者一起擬訂計劃,然而,像文文婆婆這樣只活在自己開心小世界的中度腦退化症患者,並不知道家人採用自立支援模式照顧她,已不可能參與訂立任何計劃,只由身邉的人竭力守護她的開心小世界。對她來說,所謂自主,就是保持自己進食,可以作出適量的選擇,並且感到開心,家人就以此為原則照顧婆婆。

飲食對於愛吃的婆婆來說是很大的樂趣,家人都盡量滿足她。婆婆有不同尺寸的膠匙,讓她可小口小口進食,並且不會燙着。婆婆的食物都是家人安排的,但婆婆仍可以選擇吃這個或那個,家人還會刻意把婆婆喜歡的食物放遠一點,讓婆婆伸手拿取,增加活動的機會。平時,家人又會在酒樓餐廳收集一些菜單,供婆婆玩遊戲用。

喝水可提升身體功能,為了鼓勵婆婆喝水,文文常和婆婆一起乾杯。文文又添置漏斗形膠杯,令婆婆不必頭抬得太高已可喝完整杯水,這個杯可插飲管,顏色則採用婆婆喜歡的黃色,讓婆婆認得,望見就會記得飲水,所以就算入院,文文都會帶着這個杯給婆婆使用。

為了讓婆婆多運動,文文常陪她在住所附近散步,又會到玩具店、復康店買各種玩具和用品,例如踩車機、乒乓球機。他們家有個百寶箱,專門擺放婆婆的玩具。自立支援講求探究被照顧者的過往經歷,從中探索他們的興趣。婆婆本是一名家庭主婦,對於家務十分熟悉,故此,家人給她安排的活動,如摺袜、摘芽菜、扣鈕等,都由此出發。婆婆又喜歡打麻雀,故此,也有一副小型麻雀給她玩。她年輕時的艱苦,讓她知道金錢的重要,每天早上數利是,也令她感到心滿意足。

自立支援主張尊重被照顧者的意願,不勉強他們做不喜歡的事。有時,婆婆心情不好,或感到不舒服,不願活動,家人通常也不會勉強她。例如,是時候上廁所,她卻不願動,叫了一次兩次都不聽,這時,家人就會暫時擱置,等十多分鐘後再叫她,通常都可湊效,因為她現時是金魚記憶,隔一陣子,就會忘記發生過的事,家人正好可利用她這個特點。在進行活動前,家人通常都會視乎婆婆的感受是否配合,或人手夠不夠,靈活彈性地採取行動。

為了讓婆婆多運動,文文常陪她在住所附近散步。(受訪者提供)

院舍成本不變成效明顯改善

婆婆主要是居家養老,但NGO的日間中心也幫了不少忙,讓家人有喘息的時間。現時婆婆每周一至六上午九時至下午二時,都會上日間中心。這間日間中心並沒有標明自立支援,但不約束、不綑綁,每兩小時上一次廁所,實際上奉行的正是自立支援。

院舍地方較大,資源較充足,可選用較好的設備,很多產品也以院舍為銷售目標,例如,婆婆有時雙腳沒力氣,去廁所要四、五個人扶行,人手不足下,根本做不到,於是院舍就添置了扶抱機,只須兩個護理員就可運作,還可鍛煉使用者的肌力,但這種儀器家中就沒有空間擺放了,而且對於家庭來說也比較昂貴。不過,楊靄珊表示,復健機器雖對老友記有吸引力,但即使未能負擔仍有其他訓練方法,最重要的是激發老友記的動機,找到生活的樂趣。

CFSC的院舍實行自立支援後,沒有大量添置器材,也沒有增聘或縮減人手,故此開支基本與以往差不多。其實,在自立支援模式下,員工的工作量應該和以往差不多,他們帶院友如廁或監督進食的工作會增加,但相比換片及餵食,都較為輕鬆,故照顧者有機會多和他們聊天,了解他們想些什麼,令照顧更具建設性和質素。另外,老友記參與院舍事務,例如摘菜,也照樣要有照顧員在場,並不會減少工作。而老友記的問題都是周而復始,狀態有起伏變化,可能這陣子戒了片,遲些又需要尿片,相關工作不會完全停止。

楊靄珊希望政府推動自立支援概念的普及。(受訪者提供)

香港自立支援才剛起步

日本和台灣都將自立支援納入政府政策。台灣設有評級機制,實行自立支援的機構評分高些,資助也會多些,這就可鼓勵機構實行自立支援。香港的NGO也接受政府資助,但只是定額資助,不是透過資助額來作為監管手段。另外,其他機構也會採取自立支援以外的模式,政府鼓吹自由放任,無意將自立支援定為一尊,故此不會實施像日、台那樣的政策。

在香港推廣自立支援,主要靠NGO機構的品牌建設。CFSC就有意進行品牌建設,他們舉辦分享會、會議、講座及網上活動,邀請日、台專家,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將相關理念向初老推廣,透過長者地區中心、長者鄰舍中心、護士學校等,介紹相關理念。

相較於日、台,香港推動自立支援沒有那麼容易,一來沒有政府政策推動,二來環境方面,香港地方較狹窄,院舍實行自立支援也有限制,例如台灣評估老友記能力時,要計算他們能走多少米,但香港的院舍根本走不到多少米,可能就要義工帶老友記到附近逛,故此要吸納更多義工。又如日本的院舍,所有老友記都可不尿片,因每個人的床邊就有便椅,但以香港的環境根本做不到。

楊靄珊希望政府推動自立支援概念的普及,社會福利署曾經找CFSC開班傳授有關自立支援的知識,但仍需在資源配套上給予支持,例如設立基金供院舍發掘樂齡科技,幫助老友記復健或改善吞嚥能力等。她又建議政府將自立支援納入資歷架構,讓接受自立支援培訓的前線員工可以得到認可,晉升某個職級,而這要不斷開培訓班,需要有足夠的導師才能成事。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