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星人求學記.七】手語學者:讀書重要,開心更重要

撰文:趙曉彤
出版:更新:

這是2008年自殺的「聾人狀元」李菁的網誌:「多年以來,我不太接受自己的『聽覺缺陷』。它是沒有價值的自我部分。它象徵了混沌和無知的狀態,和充滿聲音的世界形成尖銳的對立。『身體缺陷』,不但對於我所身處的世界沒有價值。對於我,也沒有任何價值。」李菁的故事不時縈繞在鄧慧蘭心中,她自殺時,是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的員工,而鄧慧蘭是中心主任。鄧慧蘭自1990年代開始研究手語語言學,與聾人接觸十年後,她開始研究聾人教育。「我與聾人有很多接觸時,我看到他們過往教育的不足,而我看到聾人是可以讀得更好的,但(社會)沒有給他們機會去提升,這純粹是因為我們對手語的誤解,而令他們失去機會。作為一個研究手語的人,要把他們的問題提出來,令社會對聾人、對手語的看法改觀。」此為《聾星人求學記》專題報道之七攝影:吳鍾坤

現在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的員工,近半是聾人,聾人與健聽人常以手語溝通,相處融洽。李菁曾是其中一員,鄧慧蘭仍記得李菁給她的第一封電郵:「我未見過一個聾人可以寫到四分之三版A4紙的英文。」「她是當年的聾人狀元,但她那麼成功又怎樣呢?」

李菁的網誌有一段寫她覺得自己與聾人和健聽人都格格不入:「我一直想偽裝成正常人的樣子,好好地生活。有時,我也想加入聾人的圈子,奈何自己像個局外人。儘管如此,我的『雙面人』角色,大概不會改變吧。」鄧慧蘭當時不知道她背負着這麼多的情緒,只覺得她英文很好,就聘用她。「她來到我們這裏,我們個個都是嘻嘻哈哈的,又用手語溝通,你看她的網誌也知道,她不明白為什麼聾人這麼開心?那就是說她自己一輩子都不開心。所以我覺得,來到中心是她一個很大的衝擊,她發覺原來她是可以開心的,但她得不到,她成世都無,她成世都在掙扎求存。」

「她的爸爸很愛她,但也逼得她很要緊,要她很叻,所以,她爸爸(此事後)也崩潰了很多年。你問我整個李菁家庭搞成這樣,為了什麼?如果一早接受手語,可能李菁也很叻的,是嗎?」

「我們的社會過往為什麼把手語貶低到這個地步,而令很多家長灌輸給小孩的觀念是:千萬不要學手語,好像毒品一樣,麻瘋症一樣,你學了你必死。但她是否一個快樂的人生?她又不快樂,等於自己一直困在裏面。」

+1

當聾人解決了讀寫障礙,鄧慧蘭會接着問:「他怎樣看自己的人生?他有沒有朋友?他的價值觀是怎樣的?他會把自己的經驗用來貢獻社會嗎?」「香港也有聾人升讀大學,他們可能懂或不懂手語,他們讀書很成功,但他們開不開心?抑或他們其實是處於一個很孤獨的世界?……我相信聾人小孩有權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他要對自己的人生有盼望,如果連這些基本人權也沒有,再聰明也沒有用。」

所以,他們要為聾人建立一個從小到大的友善學習環境,讓他們與其他聾童、懂得手語的聾人老師一起成長,因為一個正面以及有人支援的環境,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如果聾人完全是在一個很失敗的情況下生活,你叫他找人生價值會很困難,但如果他有正面的學習經歷,大家有很多正能量,互相欣賞,這樣的學習環境對聾生來說是很好的。」

她接觸共融計劃裏的聾生,讀書成績不是人人都好—這與健聽學生一樣,但他們可以參加舞蹈班等課外活動,發現自己可以四圍表演,找到自己的亮點,覺得自己有價值。「很多聾人一輩子無人欣賞,原來有人欣賞自己,已是一個好的人生。我追求的是,聾人如何找到一個他們認為有價值的人生。」鄧慧蘭認為,社會的不公平在於他們只接受口語對聾生的好處,他們沒有考慮兩個語言對聾生的好處。「從語言學的角度看,沒有一種語言是靚過和叻過另一種語言的,語言其實是平等的。」

「(社會)最不公平是不認識他們的語言需要,因為不認識而帶來了很多措施,製造了不公義。」「一個開放的環境裏,聾人和健聽人都可以接觸資訊,這才是公平的機會。」

1880年,米蘭國際聾人教育會議建議取消手語教育。2010年,第21屆國際聾人教育會議向全球聾人道歉,表示當時的決定是重大錯誤。撰寫本專題時,記者一邊閱讀李菁的網誌,希望認識聾人的處境。因此節錄她的幾段網誌為本專題作結:

鄧慧蘭打的手語是「支持」;對很多聾童來說,她是支持他們學習的重要力量。
讓她感到驕傲的,是曾經令我和其他聽障兒發出聲音,對我來說,那不算什麼,因為,有千千萬萬的人,說話多麼流暢無礙。我追上去,跌得更傷,但對她來說,我能夠自己發聲,已是十分了不起。她覺得努力沒有白費。於是,就這樣,我也曾令別人覺得人生有意義。
李菁網誌
我在大學一年級時曾進行右耳(單耳)的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以失敗告終。我自小的心願,是像一個正常人那樣生活。那時他們說,科技發達嘛,你的耳朵總有一天會康復。我多麼天真,依靠這個願望來度過人生的十數個年頭。
李菁網誌
我發現,雖然我是失聰的,但原來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口語教育,無可避免會有『健聽人士比聾人更優越(秀)』的想法。在向聾人請教手語的意思和正確手勢時,這些想法在腦海不自覺地閃過。原來要在聾人面前承認自己的無知與不足,比起向健聽人士請教更難。不過,我相信我可以放下這種心態。我需要的,是時間。
李菁網誌

重溫「聾星人求學記」報道:

上文刊載於第115期《香港01》周報(2018年6月11日)《手語撫平傷口 聾星人求學記》專題中的〈重塑價值觀 手語學者:讀書重要,開心更重要!〉。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